這次失鏢幾乎讓福源鏢局賠的傾家蕩產,但福源鏢局硬是一聲不吭的扛了下來。
而後三年,福源一脈踏足大甘一十七州,據說還曾遠赴海外,將當年劫鏢的十九個綠林大盜悉數斬殺,而其中有三人更是名噪一時的大盜巨梟。
此役之後,大甘群雄無不側目,就連朝廷衙門都驚動了。
鏡湖寧家更是為福源鏢局所折服,不但退還了當日福源鏢局的所有賠款,並且言明日後寧家往來大甘諸州的財物皆由福源鏢局承擔,就連官府都插手不上。
要知道從寧家出來已不是尋常珍寶了,靈丹妙藥不計其數,更有江湖黑白兩道趨之若鶩的塘荷脂,隻不過自從福源鏢局接手以來,卻沒人能從福源鏢局手上劫去一星半點。
福源鏢局的底蘊外人很難估量,怕是隻有福源鏢局中人才能知道一些底細,不過絲毫無損福源鏢局名列卓城三大鏢局之一的地位,就連長安鏢局和倉鎮鏢局也禮讓三分,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長安鏢局也有數代傳承,以師徒傳承為主,如今鏢局之主韓越正是第三代掌旗。
先輩浴血拚殺換下來的基業,到了韓越手中才算真正發揚光大,卓城中與半分樓相互扶持,江湖上和走苦幫結為同盟,一時名頭無二,穩穩占據了鏢行的半壁江山,單以勢論,三大鏢局中卻是長安鏢局要勝上一分。
長安鏢局算起來已有五六十年了,從最早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鏢局到現今模樣,稱得上是一步一個血跡闖出來的名號。
江湖上的勾當鮮有能逃過長安鏢局眼睛的,人脈寬廣、積澱之深朝堂上也有忌憚,如此一來才有大甘朝廷一力扶持的倉鎮鏢局出麵抗衡一二。
不過就算有朝廷壓製,倉鎮鏢局卻還是難及長安鏢局的威勢,官麵上自然以倉鎮鏢局為尊,但到了江湖上,這些綠林好漢大多都不買倉鎮鏢局的賬,倒是長安鏢局如魚得水,很是吃得開。
韓越知曉輕重,韜光養晦,處處讓倉鎮鏢局一分,明麵上給足了朝廷麵子,背地裏也甚少做什麼手腳,再加上處事公斷,朝廷也就由著長安鏢局雄踞卓城,未曾有什麼過激的舉動。
當然也是有些顧忌長安鏢局勢力的意思,不敢逼迫太甚。
長安鏢局不像倉鎮鏢局接的多是官家營生,也不像福源鏢局接的鏢不多,雖然從無失手,但想讓福源鏢局接鏢卻不容易。
隻要不是有違國法,長安鏢局來者不拒,不管是死鏢還是活鏢,俱都接得。
價錢也算公道,一來二去,名聲自然就響了起來。
自從韓越接掌長安鏢局以來,卓城的總堂已經很少出鏢了,每逢出鏢皆是大事,小一些的鏢多是讓堂下鏢號應承,最多也不過是遣幾個鏢師鏢頭出麵護鏢,卓城總堂大多時候隻起到一個震懾的用途。
尋常的重鏢長安鏢局會派出一兩個鏢頭,再帶些鏢師也就足夠了,總堂中的大鏢頭已有多年沒有押鏢隨行,而上一次長安鏢局派出大鏢頭還是在五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