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種顏值高的,打怪總是快……”
“果然我們之中最不要臉的是小娘子來遲啊,我才是最帥的。”淡淡和小娘子來遲邊走邊拌嘴,小小和蘇林深不在乎一起走在後麵。
不遠處有個石屋,幾個人上了台階就見到屋內站著原始天尊。原始天尊是通天教主的死敵。
有玩家進來後,原始天尊就會幫忙把玩家傳送到通天秘境,對抗通天教主和他剩餘的三個徒弟。
原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又名“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玉清元始天尊“道場在昆侖玉清境(昆侖山與玉京山不同,昆侖山在玉清境,玉京山在大羅天,三界之上曰四民天.四民天之上曰三清聖境(太清道德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三清聖境之上曰無極大羅天)。《曆代神仙通鑒》稱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為元始。在無量劫數來臨之時,用玄妙的大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為元始天尊。
道經記載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號雖殊,本同為一。“《道門十規》中說:“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則一。”三清都是道的化身。張道陵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五鬥米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經出現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於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圖》。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設一個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極金閥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顯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確定,並且第三位為“金閥帝君”,太上老君卻居於第四中位。
元始天尊是東晉末年靈寶經所記載的最高神,太上大道君是東晉中期上清經所記載的尊神,而太上老君則是東漢末年天師道所記載的的最高神。
元始造物立心,先天始兆。於空瀚之中,玄虛之處,消息化機,氤蘊融熔,陰陽五行造化其形,萬神開始生於無極之中,時玄景未分,在空洞之際,天光冥遠。浩漫太虛中,物化盈虧相生相克,若浮若況,五行分更,倘恍渺忽,汨沒紛紜,先天神祇飄蕩無憑。萬物銷鑠鹹滅。他生於混沌之前,太無之先,元氣之始,故名“元始”。《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稱:“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元始是宇宙生發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每當新的天地開辟時,都有其年號,曰龍漢延康赤明開皇上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億萬年。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稱,紫雲之閣,碧霞為城。而天尊所居第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仙府名曰“玄都玉京”。並眾神仙都要按時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曆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傳眾仙之祖,地位極高,但具體形象的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據《曆代神仙通鑒》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