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複此歸飛燕(1 / 2)

“阿姝,阿姝。”秦玦不停地喊道,十皇子在一旁也嚇得不輕。

李姝突然回過神來,她搖晃腦袋,努力地睜大眼。“師父……”

秦玦鬱悶地對李姝說:“你是怎麼了?不舒服還是看到了什麼,告訴師父。”

李姝支支吾吾的自語道:“師父,我有不好的預感。”

“怎麼了?”

“西樓,南漢……”李姝抓住秦賦渝的手臂,盯著他看:“今天,梁帝為什麼大赦天下?不對,師父,你騙我。”

秦玦微微張唇,試圖讓李姝安靜下來。十皇子從身後想打暈李姝,卻被她識破,反攻回來。

“師父。”李姝緊緊抓著他,著急地說:“我必須要回去。就現……”

秦玦打橫抱住李姝,暗暗瞧了十皇子幾眼,道:“多謝!”

“四哥。”十皇子冷冷地道:“這個女孩子留不得。她竟然知道今天是……”

秦玦打斷了他,“十弟,這隻是個意外。”

十皇子還想說些什麼,秦玦用抱歉的眼光示意,頭也不回就走開。

街上還是熱鬧異常,十皇子抬頭望著這滿天的煙火,知道梁帝明日要攻下西樓。

就在今日,西樓帝派人到南漢索要九鼎。

西樓興師、兵臨城下威脅南漢,而且向南帝索要九鼎(國寶),南帝為此憂心忡忡,就與朝中重臣林正英來商討對策。

林正英:“陛下不必憂慮,可由臣往東去梁國借兵求救。”

林正英到了梁國,對梁帝說:“如今西樓帝暴虐無道,興強暴之師、兵臨城下威脅南帝,還索要九鼎。我南帝臣在宮廷內尋思對策,最終君臣一致認為:與其把九鼎送給西樓,實在不如送給貴國。挽救麵臨危亡的國家必定美名傳揚,贏得天下人的認同和讚譽;如果能得到九鼎這樣的國之珍寶,也確實是國家的大幸。但願大王能努力爭取!”

梁帝一聽非常高興,立刻派遣五萬大軍,任命東伢為統帥前往救助南漢,西樓果然撤退。

當梁帝準備向南帝要九鼎,以兌現林正英的諾言時,南帝又一次憂心忡忡。

林正英說:“陛下不必擔心,請允許臣去梁國解決這件事。”

林正英來到梁國,對梁帝說:“這回我南漢仰賴貴國的義舉,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無事,因此心甘情願把九鼎獻給您,但是卻不知貴國要借哪條道路把九鼎從東周運回到梁國?”

梁帝說:“寡人準備借道西樓國。”

顏率說:“不可以借道西樓國,因為西樓帝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們在暉台和少海一帶謀劃這件事已很長時間了。所以九鼎一旦進入西樓,必然很難再出來。”

於是梁帝又說:“那麼寡人準備借道西海。”

顏率回答說:“這也行不通,因為西海人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葉庭(地方名)進行謀劃。假如九鼎進入西海,也絕對不會再運出來”。

梁帝說:“那麼寡人究竟從哪裏把九鼎運到梁國呢?”

林正英說:“我南漢君臣也在私下為您這件事憂慮。因為所謂九鼎,並不是像醋瓶子或醬罐子一類的東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懷中就能拿到梁國,也不像群鳥聚集、烏鴉飛散、兔子奔跳、駿馬疾馳那樣飛快地進入梁國。

當初南帝伐殷忌獲得九鼎之後,為了拉運一鼎就動用了九萬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萬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難以計數,此外還要準備相應的搬運工具和被服糧餉等物資,如今您即使有這種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從哪條路把九鼎運來梁國。所以臣一直在私下為梁帝擔憂。”

梁帝說:“賢卿屢次來我梁國,說來說去還是不想把九鼎給寡人了!”

林正英趕緊解釋說:“臣怎敢欺騙貴國呢,隻要梁帝能趕快決定從哪條路搬運,我南漢君臣可遷移九鼎聽候命令。”

梁帝最後打消了獲得九鼎的念頭。

西樓換了新帝後,百姓依舊人心惶惶。

新帝收拾了殘破的西樓以後登上皇位,他禮賢下士,用豐厚的聘禮來招摹賢才,想要依靠他們來報梁國破西樓殺父之仇。

為此他去見高慧君先生,說:“梁國乘人之危,攻打我們西樓,我深知西樓勢單力薄,無力報複。然而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商國是,以雪先王之恥,這是我的願望。請問先生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麼辦?”

高慧君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師,成就王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友,成就霸業的國君以賢者為臣,行將滅亡的國君以賢者為仆役。

如果能夠卑躬曲節地侍奉賢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誨,那麼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會光臨;早些學習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別人過後再默思,那麼才能勝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別人怎麼做,自己也跟著做,那麼才能與自己相當的人就會來到;如果憑靠幾案,拄著手杖,盛氣淩人地指揮別人,那麼供人驅使跑腿當差的人就會來到;如果放縱驕橫,行為粗暴,吼叫罵人,大聲喝斥,那麼就隻有奴隸和犯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