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三國的時候,劉峰對於謀士最喜歡兩人,一是早死的郭嘉,第二就是龐士元了。
首先是因為龐士元長的一般,不像是諸葛亮那般身長八尺,麵如冠玉,唇若塗朱,標準的大帥哥,而龐統甚至長的很醜陋,但是他憑借才學成為絕世奇才,這種苦學的精神令他敬佩。其次,受諸葛亮嫉妒,同時為劉備不喜。諸葛亮固然偉大,但是在諸葛亮偉大的背後,龐統的光芒完全被掩蓋住,同樣齊名之人待遇如此天差地別,劉峰不免會同情境遇不佳之人。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他現在缺少人才。或許在劉備眼中他已經人人才濟濟,但是劉峰從不覺得人才多是一件壞事。而且他自負是一個讓才子們有足夠空間展現自己才華的明主。或許劉峰有著這方麵,哪方麵的缺點,但是有一點不是現代人可以比擬的餓,他有著未來的知識,他知道一個人到底如何?能夠發揮什麼作用,亦知道某個人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好的他讚許不好的則下意識的想要將之改變,這種未來人的心理導致劉峰基本上唯才是用,根本不會浪費人才!
再者說,這些人才若是不能夠為劉峰所用,必然為其他人所用,而結果便是對自己不利!這等虧本的買愛劉峰豈會去做?
親自請龐統,看似掉了自己身份,但是劉峰可不覺得一個皇帝有什麼牛掰的。這幾日,僅僅十餘天時間,他作為皇帝便感覺皇帝太累了,操心太多了。曆史上那些滑膩們很少有長壽的,一者是因為他媽恩縱欲太多,畢竟後宮佳麗三千,是個男人都會心動,其次,就是他們大量的工作!每日裏批閱奏章足夠將人的頭折磨大,蘇軾曾言:“早生華發!”劉峰不知道那些皇帝是不是一個個早生華發?
事實上,還有一點,劉峰不想去承認。
郭嘉,徐庶,陳宮都是能臣。可以幫助他分解虛度困擾,但分擔困擾的同時手中的權力也逐漸增大,現今的曆史已經完全不是曾經那個曆史,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誰不準,至少郭嘉未曾早死,陳宮根本沒著呂布殞命,徐庶不是進了曹營便一言不發的謀士,劉峰在重用這幾人的時候也不得不開始防備這幾人。而隨著這幾個人的權力分攤,那麼我的擔憂便可以少上許多。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知不覺中,劉峰已經在為未來做打算了。幾個大臣,幫他分攤事宜。必須忠心,其次權力不能太大,彼此牽製。龐統,郭嘉,陳宮,徐庶,便是劉峰擬定的四個大臣,彼此牽製,彼此合作。
想了一陣,劉峰終於感覺困了。當了皇帝之後,所想的事情不知不覺的便多了。以前何曾想過這些事情?又何曾想過對一些人防上一手?僅僅十天時間,劉峰已經感覺到疲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