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獎的失意,讓華納公司上下和我們劇組的同事都感覺到壓力巨增。此前連慶祝提名的慶功宴都專門開了,如果在奧斯卡上空手而歸,無疑會成為奧斯卡曆史上少有的笑柄。
在這個時候,為了鼓舞士氣,我還得說些好話來寬大家的心,稱對在奧斯卡上獲獎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但說實話,我的心裏根本沒有一點底,這種命運被人拽在手裏的感覺實在是糟透了。
巴裏私下裏和我談論的時候,認為這應該是所謂的好萊塢保守勢力在作怪,他們不願意讓影帝和最佳導演這樣顯赫的獎項被一個黃種人獲得,所以才會尋找一切借口來阻止我獲獎。
確實,在好萊塢最排外的應該就是這些所謂的電影獎項的評委們,他們眼紅於非白種人在電影上所取得的成就,雖然無力阻止票房的大賣和片酬的節節攀升,但可以左右電影獎項的評選。這一點,我終於在金球獎的結果出來後深刻地認識到了。
不過影迷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在抗議完“金球獎”的不公正待遇後,又聯手封殺了為“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說好話的報紙,初步展示了其蘊涵的巨大的力量。
現在最後悔的恐怕就是“金球獎”的那些評委們,幾乎在一夜間,他們的名字就見諸於報端,成為別人攻擊嘲諷的對象。而他們的親人,特別是孩子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更是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從老師到同學都給於了充分的“照顧”,以至於不得不退學回家專門聘請私人教師授課。
由於這些“金球獎”評委都是各大報刊的影評自由撰稿人,在沒有評獎的日子,還得靠筆杆子生活。這下好了,全美各大報業集團都先後對他們說“不”,稱他們的人品有問題,其對電影的評論根本就不足以采信,反而會影響到好萊塢影片正常的票房。
這下好了,生計斷了,老婆和孩子開始吵著離婚了。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為了區區的麵子,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了,值得嗎?此時此刻,情緒最低落的並不是我,而是那些事件本身的始作俑者。
這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前程!
我現在根本就不知道外麵的混亂狀況,更不知道影迷的威力居然如此巨大。此刻我一方麵在繼續我《諸神的黃昏》這部電影的劇本創作,而另一方麵則關注著另外一件事情:在金球獎頒發後的第二天,我莫名其妙地接到了安琪兒她們的電話,言語間她們非常急切,說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訴我。可是還來不及問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信號就中斷了,此後無論如何都不能聯係到她們。我先後請了很多私家偵探前往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查看究竟,後來擔心她們出什麼事情,我還動用了“龍魂”的人手,甚至連“龍組”的容德基和文家輝都驚動了。可是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任何消息傳來,如果不是為了即將到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著想,我恐怕早已經離開洛杉磯,親自去看看她們到底出了什麼事情。
現在外麵,影迷們的胃口是越來越大了,他們在懲戒了“金球獎”的電影評委後,居然異想天開,請求奧斯卡的評委們別用“有色的眼光”來看待勞倫斯.張,更不要人為地製造一些新聞出來。
奧斯卡的發言人自然不能開罪自己的衣食父母,他們通過發言人婉轉地表示,一定會遵循公平和公正原則,決不會讓奧斯卡的名譽受到玷汙,影迷們這才平息了騷動,開始耐心地等待著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最後到來。
此時仍然有人甘冒天下之大不諱,在電視節目裏把影迷這樣自主的行為和“我”的指使聯係起來,雖然很快被電視台的致歉申明所糾正,但仍然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這時我從近日的報紙和電視裏,已經知道了發生了什麼,但現在說什麼都於事無補了,我問心無愧就行了,更不會對某些人的指責而感到心虛。不過,我在心底卻有了更多的擔心,這樣大張旗鼓地威脅奧斯卡的評委,與其說是幫我,不如說是在害我。一旦逼迫奧斯卡身後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過甚,反而會引起反作用。幸好奧斯卡方麵的反應還算正常,要不然還沒有舉行頒獎典禮,恐怕就已經意味著我失利了。
奧斯卡頒獎典禮作為世界電影的第一盛事,其影響力已經輻射到全球每一個角落。現在美國民眾對奧斯卡的關注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對世界杯和奧運會的關注,尤其是今年開年的兩個多月,發生了許多的事情,使民眾對娛樂圈前所未有地關注起來。今年奧斯卡的收視行情一路看漲,據說電視轉播權也賣出了高價,讓奧斯卡的組委會興奮不已。
根據民意調查顯示,今年在美國,奧斯卡的收視率將曆史性地突破百分之七十這一驚人的數據,讓電視台和廣告方仿佛吃了顆定心丸一般,隻等著頒獎典禮開始後獲取巨大的收益就行了。同時,由預測到的數據也證明了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是這十五年來北美所有電視節目所能獲得的最高的收視率,意味著在美國就有近一億二千萬左右的美國人會在當晚收看奧斯卡的直播。相信在這樣龐大的收視群體前麵,奧斯卡對每一個獎項對會認真對待。
今年最多人關注奧斯卡的國度莫過於我們中國了。首先《愛與夢飛行》是我的心血結晶,它所獲得的每一項榮譽都和我有極大的關係;其次再是我個人入圍的兩項分量最終的單項獎: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
此外,國人關注這個獎項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陳愷歌導演的《無極》成功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最後五強的角逐。對於陳愷歌導演精心打磨的這一部影片,我知道得不多,也沒進電影院觀看過,隻是知道這部電影曾經在國內賀歲檔影片中引起過轟動,其風頭甚至一度蓋過了漢文集團投拍的其他幾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