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入新課(3 / 3)

文娛引入法一般用於比較抽象難懂的教學內容的引課,在上課開始時設下有關的問題和懸念,在講解過程中通過對問題的解決,懸念的消除來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消除疲勞。如在講平衡的種類一節時,可讓學生做一個“坐姿起立”的遊戲,教師說:“同學們,下麵我們做一個遊戲,注意聽我的口令:坐直!背部貼緊椅背,不許向前傾斜,起立!”這時同學們就覺得像有人在向後拉自己一樣,說什麼也站不起來,弄得大家哄堂大笑。教師借機說:你們為什麼站不起來呢?因為有個東西在拉著你們!它就是‘重心’,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這時同學們都懷著極高的興趣來聽老師講課,當學生們搞清了物體的平衡種類與重心的關係時,無不感到興致倍增。

又如在講運動和靜止一節時,如果平鋪直敘強調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學生會感到抽象、乏味。為此可用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遊,巍巍青山兩岸走”來提出問題:“對於‘巍巍青山兩岸走’同學們是怎麼理解的?青山難道還會走嗎?還是歌詞寫錯了?”學生們感到莫名其妙,於是教師利用學生的疑惑,引出了新的課題。這樣的引課,學生帶著疑惑學習新知識,並通過運用新知識對引課時的歌詞進行分析,便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動的相對性。

以上介紹的隻是一般的引入新課的方法,隻要我們肯於鑽研,就會找到豐富多彩的新課引入法,來活躍我們的課堂,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怎樣才能搞好引入新課

1.必須解決思想問題

要搞好新課引入,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如果思想上沒有足夠的重視,認為新課引入可有可無,多此一舉,不如把時間放到正課上去好,當然對新課引入缺乏興趣,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計地去想辦法、找資料設計新課引入。如果在思想上認識到新課引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麼就一定會在如何搞好引入新課的資料、技術經驗等問題上下功夫,搞好新課的引入。

2.必須在備課時充分重視

要想搞好新課引入,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即在備課時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然後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確定相應的引入材料,並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確定引入的形式。比如對初中生,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心強,好動性強,所以在引入的形式上應多用實驗、遊戲、故事等;而對高中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強,要求教師講解的知識性、邏輯性強,所以應多用資料、習題,典故等形式引入。同時在備課時還應注意所用資料的可靠性、科學性。

3.平時做好資料積累,提高自身素質

要想得心應手的進行每節課的引入,必須靠手中具有豐富的資料和生動形象的講演才能達到。豐富的素材,要靠平時的積累,要多看些科普雜誌、書籍,廣泛涉獵知識,做好記錄及摘抄。到時就可信手拈來,組織成多種引入材料。成功的新課引入,和教師的表達能力是分不開的,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包括講演、板書、板畫以及實驗技能,隻有這樣,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現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三、引入新課時需防止的問題

1.方法單調,枯燥無味

有的教師在引入新課時,不能靈活多變地運用各種引入方法,總是用固定的、單一的方法行事,使學生感到枯燥、呆板,激發不起學習的興趣。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對引入新課的重要性重視不夠,因此在備課時沒有下功夫準備;有的是手頭資料缺乏,苦於找不到方法和材料。

2.洋洋萬言,喧賓奪主

新課引入時不能信口開河,誇誇其談,占用大量時間衝擊正課的講述。引入新課隻能起到“引子”的作用,起到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導入正課的作用。就像火車頭一樣,起到牽引多節車廂的作用,如果一個火車頭隻牽引一、兩節車廂,那就毫無價值了。新課的引入也是同理,占用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影響正課的講解。所以在引入時一定要合理取材,控製時間,恰到好處,適可而止。

3.離題萬裏,弄巧成拙

引入新課時所選用的材料必須緊密配合所要講述的課題,不能脫離正課主題,更不能與正課有矛盾或衝突。如有個教師在講波的傳播時講到有一次發大水時,水勢如何凶猛,衝垮了房屋、橋梁、淹死了多少人等等,這樣的水流根本不是波,而且給學生造成了波的傳播就是媒質中質點在向前運動的錯誤認識。所以這樣的引入不但沒有起到幫助理解新知識的作用,反而幹擾了學生對新授課的理解,給學生的認識過程造成了障礙。

4.缺乏準備,演示失誤

各種引入新課的方法都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特別是用實驗或遊戲的方法引入新課時就更是如此,若準備不充分,導致在課堂上造成演示失敗,或出現相反的效果,都是對正課的教學有弊無利的。如有的教師在做電學實驗時,由於低壓電源調壓旋鈕轉向搞錯,導致電壓升高燒毀電表;有的教師在做摩擦起電實驗時,由於室內及儀器濕度太大而不起電;有的在用感應線圈做實驗時不慎自己被電擊等等。總之,由於準備不足或操作不當至使演示失敗造成笑話的例子很多。因此,用實驗方法引入時必須十分謹慎,在備課時要做充分的準備,在確保成功的條件下才能到課堂上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