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書信(1 / 2)

台下的張大人並未被皇帝的氣勢壓倒,而是稍微搖了搖頭,“皇上誤會了,柔然派刺客進宮刺殺自然是不可饒恕,隻是,臣以為柔然路遙,發兵討伐短時並不能達到懲罰柔然的目的。”

龍椅上的皇帝稍加思索,覺得似乎也有些道理,看向台下的目光便稍稍柔和了幾分,“張愛卿可有何良策?”

張大人稍微斟酌一番,字正腔圓道:“柔然使臣進京朝拜本係兩國邦交的好事,可在此期間卻先後發生了儲君生辰中毒,以及刺客刺殺事件,且都是幹係國之根本的大事。雖然毒害儲君的凶手已經伏法,臣思慮再三,都覺得無論從時間、動機上來講,這兩件事的發生似乎都有不可忽視的關係。而且發生的都十分蹊蹺。如今,趁著柔然使臣仍被看押,何不仔細盤問,調查清楚緣由再決定是否發兵。畢竟此事幹係兩國邦交,不可草率。如果,查清果真是柔然王授意刺殺,到時再發兵討伐也不遲啊!”

皇帝聽完亦覺得有理,轉頭看向前排的秦天。“秦愛卿可有何見解?”

秦天看了看剛剛發言完的張大人,稍加思索,回答道:“臣以為,張大人之言有些嚴重了。儲君中毒與刺殺事件明顯是兩起不同的案子,張大人非要危言聳聽,恐怕才是將兩國邦交視同兒戲。”

皇帝聽完,沒有發言,隻是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況且,臣以為此案已經沒有了繼續審問的意義,既然刺客是柔然人無疑,那麼無論如何都是要將此事告知柔然王的。貿然發兵是莽夫的行為,也不可取。”

“哦?依你之見,有何妙策?”

“臣以為,應該遣使押解柔然使臣歸國,並將刺殺一事告知柔然王,由他定奪追凶。這樣,也不損我泱泱大國的胸襟與氣概!”

皇帝聽完沒有發言,而是看向了一旁身體剛剛複原的太子。想到太子中毒時的提心吊膽,內心剛剛壓下的寒意不禁又升起幾分,看著臉色依舊黃白的太子,語氣不禁柔和了幾分,“太子對此事有何看法?”

太子上前拿出一封信,雙手呈給了內侍,“這是兒臣昨日剛剛收到的,請父皇禦覽!”

內侍將書信呈給皇上,皇上狐疑的將書信展開,越看臉色越難看,越看眉頭鎖的越深。

台下的大臣們你瞧瞧我,我瞧瞧你,紛紛被皇帝突然的低氣壓給弄得摸不著頭腦,一時間,除了龍椅上偶爾有翻動紙頁的聲音,整個大殿都變得鴉雀無聲。

直到皇帝看完,才看向太子問到:“這封書信從何而來?”

“回父皇,是已經伏法的罪臣陳景廷家眷秘密呈給兒臣的。”

太子話音一落,整個大殿又竊竊私語起來,紛紛猜測這封信裏到底說了什麼,竟惹得龍顏如此難看。

皇上在上麵靜靜觀察著底下的臣子們,有不解的,有幸災樂禍的,也有悶不吭聲一動不動的。臉色黑沉的更加厲害。

過了許久,直到大臣們發覺皇帝不悅的目光,才悄悄閉起了嘴巴,整個大殿再次安靜了下來。

“來人,去明王府把明王帶來!”

“是!”

眾臣一瞧,皇帝竟然派的羽林衛,看來明王又要倒黴了?

這一兩年來,明王府的笑話可謂是一波接一波,先是明王府的兩個郡主名譽掃落接連出家,鬧得全城皆知,好不熱鬧。接著又被查出明王妃竟然是柔然奸細,又被伏法。如今明王府唯一的主子也要被抓來了。

看來,明王府這棵大樹算是有點懸了!

皇帝任由堂上眾臣竊竊私語,冷峻的目光在這個大殿靜靜觀察著。

這就是他的臣子們。

在龍椅上坐了這許多年,早已看慣了曲意逢迎、阿諛奉承,同時也見慣了逢高踩低、落井下石。作為君主,隻要不影響政事和朝綱,他不會刻意改變這種軌跡,不改變卻也不代表喜歡。他不喜這種模式,卻又身不由己。

等明王的事處理完,也該好好整頓一下朝堂了!

明王府的大門被羽林軍敲開後,明王心中一顫,聽明來意,便知道自己輸了,而且輸的十分徹底。他在羽林大將的看押下走在隊伍前麵,沒有疑問,沒有慌張。甚至沒有絕望。

在他的心裏,自從行動開始,一切就注定沒有回頭的餘地。成王敗寇,他不甘過,卻不曾後悔。在這場悄無聲息的絕鬥裏,輸就輸了,沒有什麼輸得起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