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天地元氣充足,許子慕練功也是如魚得水,體內元氣也達到元氣化液之境,神識廣博無邊,元氣中還隱隱有些固化的金色小顆粒,這便是金丹將成之兆。瞬移也能夠在幾十裏遠近的範圍內使用,比之輕功快捷無數倍。據他估計,要無範圍瞬移,至少要達到金丹之境。
張天師得此佳徒,喜愛不已,整天樂嗬嗬的,一有空便與許子慕呆在一起談經論道,指點其修行。許子慕道家所學已有所成,功力與張天師相比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依舊虛心受教。張靈兒見父親天天與許子慕呆在一起,有些吃醋,以前都是她一個人享有父親的慈愛,現在許子慕卻是搶走了一大半,心中有些憤憤不平,有事沒事便找許子慕麻煩。
這一年中元時節,張天師帶著許子慕張靈兒陳玉茹三人來到山下餘家集,準備開壇祈福,順便超度亡靈。中元時節在道家看來是地府陰門大開之時,各地遊魂野鬼極多,這時候須得找個陰氣極重之地超度,方可幫助遊魂進入地府,避免為禍人間。而餘家集有後山名叫幽泉山,便是傳說中的三煞之地,為陰陽相交之處,野鬼橫行,遊魂無數。以前每年中元時節張天師都會來此山開壇祈福,超度亡靈。
四人帶著家夥什兒來到幽泉山,許子慕站在一處峭崖上望去,隻見雲霧飄渺,山間穀地深入,猶如巨獸張開大嘴,而餘家集便正好處在大嘴之外數裏處,心想如果沒有張天師每年來此設壇祈福,憑餘家集這風水,百姓肯定苦不堪言,對張天師不禁更加敬重。這位如父如友的長者默默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呐,望向張天師的眼中充滿敬意。
張天師見他摸樣,知道他明白了來此開壇祈福的原因,也是欣慰不已,天下間能懂自己的人,除了死去的妻子,便是自己這位關門弟子了。也不多說,走過去拍了拍他肩膀,無聲勝有聲。
崖上有石台,便是張天師往年開壇之處,擺好香壇符紙,鋪上陰陽魚幡布,便開始作法,三小立在身後,天師護法。以前張天師都是一個人來此開壇,什麼人也不帶,這次主要是想三人見見世麵,便帶著他們來了。
開始之時一切風平浪靜,山間沒什麼異動,林間的森森陰氣放佛被張天師作法驅動,緩緩散去。就在作法接近尾聲之時,山穀中湧起一陣濃濃陰雲,頓時籠罩上空,天地瞬間暗了下來。一個桀桀刺耳的聲音傳來。
“又是你這個可惡的小道士,本大王在這裏練功療傷,不是你這個臭道士,本大王的傷勢早就好了。偏偏每年都跑這裏來聒噪,煩也不煩。”眾人在隻覺一股狂風襲來,石台上所有東西給吹得七零八落。
二女聽見他鬼哭狼嚎的聲音,嚇得小臉發白,一下子緊緊抓著許子慕胳膊。
張天師一聽他說道本大王,便隱隱猜到是誰,原以為他早已離開此地,隱於世間,沒想到依舊逗留於此。
原來這幽泉山數百年前出了個幽泉大王,專以吸食魂魄增強功力。當年天師道天師聯合天下道門異士將之打傷,不知所蹤,當年的張天師便在這裏開壇,一邊鎮住這裏的幽魂,以防止再次出現一個幽泉大王,卻不想當年的幽泉大王一直隱跡於此,暗中吸納魂魄療傷。這裏為極陰之地,遊魂野鬼無數,也有利於他傷勢好轉加快。幽泉大王本事這幽泉山一幽魂,無意中得到一本道家修煉秘籍,便修煉起來,這裏陰氣濃鬱,修煉極快,不足百年便讓他控製了整個幽泉山周圍數百裏地方,除了天師道龍虎山他不敢踏足之外,當年在其他地方都是為禍不小,才引起當年張天師注意,聯合天下道門將之消滅。龍虎山天師道世代相傳的秘錄裏對這件事情記載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