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有了“三奔子”,水天亮、水天江打工回家,家肥老早拉到地頭。家裏沒多少農活,水天昊沒有事做,走親戚看朋友,隻要他快樂,水保田、龔秀珍就高興。水天河放了幾年羊,十五六歲看著同樣大的孩子打工回家,喇叭褲,高跟鞋,長頭發,小胡子,很是羨慕。他家裏不想呆,跟著水天亮、水天海進城打工搞建築。
水天河沒有文化,悟性又差,幾年下來,連牆角都砌不好。他當不成大工,隻能做些抹灰打雜的小工,提水泥,搬磚塊,篩沙子,累死累活賺不了多少錢,幹了幾年轉行做小本生意。
他騎自行車收過豬毛,倒過中草藥,還去附近集市販賣過蔬菜,沒有賺上什麼錢。上山下溝騎自行車太累,家裏新買的“三奔子”,當地人也叫三馬子,他不舍得開,就向親戚朋友借了兩千多元錢,買了一輛半新不舊的二手車,後麵帶個半噸重的小貨廂。買來“三奔子”,成天走街串村,各家各戶收餘糧,收滿一車就拉到集市上去賣,或者拉到糧站上繳,每公斤賺個一兩毛,一年下來,不但還清了買“三奔子”借的兩千多元錢,還淨賺了三千元,這在當地算是不錯的買賣,比起進城打工強多了。哪行能賺錢,哪行人就多,水天河隻收了二三年糧食,農村人看到有利可圖,收糧搶生意的人多了起來,這行也就沒啥賺頭了。
改革開放在農村推行了七八年,農村人思想觀念有了很大改觀,收豬毛、販蔬菜、倒羊牛、買豬肉,做生意致富的越來越多。冬天家裏沒有農活,水天河開上“三奔子”想去附近村莊收點餘糧,叫水天昊跟他一塊兒去幫他算算帳,收收糧。
水天昊呆在家裏閑得無聊,他披上送給大哥的軍用綿大衣,跟著水天河到附近村莊去收糧食。水天河開著他那輛半新不舊的手扶三輪摩托車,翻山越嶺,一路顛簸,來到榆樹縣境內的泉水鄉,開著“三奔子”也就半個小時的路程。水天河說,這個地方他來過好幾回了,跟這裏的老百姓很熟。
“老板,你又來了。”剛到一個村莊,站在門口的陌生人打起了招呼。
“有餘糧麼?今天過來收點糧食,價格好著哩,有餘糧的話給你賣個好價錢。”水天河停下車,跟那人套起了近呼。
“你不是收豬毛嗎,咋又改收餘糧了,這幾年你可把錢掙美了。”說話間又來了十餘個莊口人。
“有啥收啥,我一天辛辛苦苦跑這麼遠路,還不是給你們提供方便,嗬嗬嗬……”做了幾年小生意,在水天昊眼裏一向木訥的水天河,也變得越來越會說話了。
“提供方便,哈哈哈……把你賺的錢給大夥分一點,不是更方便麼?”一個矮胖子開起了玩笑。
“這不是給你送錢來了嗎,白送你也不會要,趕快去背點糧食來,你就好意思收錢了,哈哈哈……別忘了,是吃不完的餘糧,不要把口糧拿來賣了,讓全家人喝西北風。嗬嗬嗬……”水天河十分豪爽的跟大夥開著玩笑。剛才圍了一圈的老鄉回家背糧食。
“要過年了,有些人正缺錢花,自從土地分包到戶後,大家的幹勁非常大,這兩年雨水又好,家家都有多餘的糧食換錢花。我每次來這裏都能收滿一車。這一車拉到集市上,能賺一百多塊哩。”水天河乘著老鄉們去背糧食,給水天昊透起了底兒,說著好像在尋找什麼。
水天昊問:“你在找啥?”
“哎呦,忘拿秤了。嗨,你看我這記心,忘了就忘了吧。”水天河不慌不忙,坐在車座上等人背糧食來。
“沒有秤咋收糧食,今天幹脆別收了,過兩天再來吧。”水天昊擔心的勸慰他。沒有秤老百姓能買糧食嗎?水天昊想,這一趟怕是白跑了。
“不能就這麼回去,上次來的時候,就跟這些村民們說好了,今天一定來收糧,做生意也要講究個誠信,他們費那麼大勁把糧食背過來,咋能叫人家背回去?這可不能當兒戲,不然以後沒人信了,我還怎麼做生意。”水天昊真的有點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吆喝收糧的水天河就是當年那個哭鬧著不去上學的五蛋?
“你連秤都沒帶,怎麼收啊?”水天昊真是個書呆子,大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式。
水天河笑了笑,胸有成竹的說:“你真是書念多了。沒事,你看我的,沒有秤照樣收。”
水天河可能真的事先約好了,沒過一會兒,果真有不少村民手提肩挑背扛快步走過來。有人交糧食,他就會先問:“你在家稱的是多少公斤?”等對方報了數後,他就認真的記錄下來。他文化程度不高,大字不識幾字,兩手抖動,記錄太慢,將記帳本往水天昊眼前一伸:“二哥,你幫我記吧。”
水天昊接過本子記錄起來。剛才賣糧的那位老鄉看他隻記帳不稱糧,疑惑的問:“為啥不稱呀,你就不怕我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