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雎不是沒想過會出現這種結局,反問道:“那麼依先生的高見又該如何呢?”
蘇代肯定道:“我看不如這樣,順應形勢,割取韓國和趙國的部分城池領土,保留趙國的存在,反正長平之戰已經讓趙國實力盡失了,怎麼能讓武安君的功勞再進一步呢?”
範雎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蘇代此次來鹹陽是為了什麼,可他不得不承認蘇代說的都在理,送走了蘇代後,範雎沉默不語,心中非常的矛盾。
第二天,範雎前往宮中覲見秦王,他最後還是采納了“朋友”蘇代的建議,對秦王道:“大王,邯鄲戰事前景未卜,我軍千裏遠征,一連兩年多來民眾辛勞,長期的擔負著轉運軍需物資的沉重負擔,還請大王接受韓國和趙國割地議和的請求,這樣才能使我軍將士得到休整,使百姓得到喘息的機會……”
贏稷當然知道連年用兵,老百姓辛勞困苦是事實,他同時也擔心山東六國的活動,一旦山東六國沆瀣一氣,秦國就非常被動了,可是贏稷也熟悉軍事,打仗講究一鼓作氣,如果匆忙收兵,會給軍隊造成不利的影響,再說秦國犧牲了數十萬將士,這才換取到如此有利的形勢,怎麼能說放手就放手呢?贏稷的內心猶豫不決。
範雎道:“大王,趙國是個軍事強國,民風尚武,想要滅掉這樣一個國家,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而我軍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如何解決山東五國的救援行動,繼續圍困邯鄲是很不明智的,我想大王也知道當年魏國的名將龐涓曾經占領了邯鄲,威震一時,可最後卻徹底的慘敗了,不僅龐涓自己身敗名裂,魏國也一蹶不振……”
贏稷一聽範雎這話,身子就是一震,他當然知道龐涓攻取邯鄲的曆史,魏國取得邯鄲後確實沒有得到實惠,反而損兵折將,將大好的形勢葬送了。
範雎拿捏贏稷的心思還是很老道的,繼續說道:“秦國在山東六國的圍堵下,必須要步步小心,我們不能為了某個人創立不世戰功而讓秦國平白的消耗實力,讓軍民困苦啊!”
贏稷越聽越覺得鬧心,最後大手一揮,道:“這件事先放放,寡人休息一會再仔細的想想。”
就在範雎離開王宮不久,白起也派軍士送來了軍報,回到鹹陽傳遞軍情的是白起麾下的一名軍官,是一個名叫稚研的老將。
贏稷馬上就召見了稚研,問道:“現在前線的形勢怎麼樣?我軍是不是完成了對邯鄲的包圍?白起對進攻邯鄲有沒有必勝的把握?”
稚研道:“回陛下,上將軍已經完成了對邯鄲的包圍,隻要我軍得到足夠的軍糧和兵員的補充,三十天之內必能攻下邯鄲。”
贏稷哦了一聲,道:“這樣的判斷可靠嗎?有什麼根據沒有?”
稚研道:“非常可靠,我軍的間諜密布在邯鄲城內,長平之戰後,趙人已經膽戰心驚,而且略有家資的趙人已經開始計劃逃離邯鄲了……”
贏稷有些興奮,道:“你方才說需要足夠的軍需物資和足夠的兵員補充,那麼具體的數額是多少呢?”
稚研道:“上將軍希望得到四十萬石糧米和十萬新名……”
稚研的話還沒有說完,贏稷的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四十萬石糧米,十萬新兵,這是很大的投入,長平之戰已經讓秦國子弟流血,百姓饑餓,難道還要打一次長平戰役嗎?
贏稷略顯激動道:“不知道武安君想過沒有,如果山東五國支援趙國呢?我軍又該怎麼辦?丞相剛剛跟寡人提過龐涓攻克邯鄲的曆史,寡人認為這也是一個教訓……”
稚研沒想到丞相會拿秦軍去和龐涓所率領的魏軍相比,心中很是不忿,道:“末將以為丞相之言,乃是誤國之語,末將久在前線,雖然沒有多少才學,但也對大勢有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