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針對趙豹和樓昌製定的作戰計劃,在心中醞釀很久了,之所以沒有很快實施,是害怕趙括和廉頗礙手礙腳,現在趙括被調防故關隘口,廉頗在管理趙軍輜重,這兩個難纏的對手都失去了絕大部分軍權,趙軍等於是沒有了牙齒的老虎,如果不趁這個時候給趙軍有力一擊,那他就不是武安君白起了。
白起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趙軍分割,將趙豹和樓昌分割開,這兩個人原本就不濟事,再一分開,就更容易被秦軍吃掉,一旦把趙軍分割開,即使事急從權,可廉頗和趙括都將沒有辦法立即取得兵權,秦軍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裏將趙豹和樓昌各個擊破,長平之戰也就會以秦軍的勝利而告終。
太行山淡淡的日光和繚繞的雲氣籠罩著長平這塊土地,千百年來這裏都是如此寂靜,然而今天,這裏的山山水水卻被籠罩在一片空前的狂熱之中,在山嶺和河畔的沙地上,到處都飄揚著秦軍的旗幟,劍戈反射著日光分外耀眼。
司馬梗的近兩萬精銳騎兵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的掠過這茫茫的長平水川道,從趙軍的壁壘縫隙之間穿插而過。
司馬梗的騎兵很快就粉碎了趙軍位於長平水附近的防禦工事,並且留下了三千騎兵往複在此巡行,用意就是切斷長平水兩岸趙軍的聯係。
位於河西的是樓昌的軍營,樓昌為了顯示自己的能耐,好不容易從趙豹手裏討要了趙軍河西營壘的兵權,想要大幹一場,沒想到正做美夢的時候就被秦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樓昌雖然實戰不行,但也知道一旦己軍和趙豹的趙軍主力無法聯係上,形勢將非常嚴峻。
樓昌馬上派出了一萬軍兵,試圖涉水而過於趙豹的主力趙軍取得聯係,,但是這一企圖很快就被秦軍的騎兵粉碎了。
司馬梗這支騎兵已經於月前裝備了最為犀利的武器,大弩,這種大弩的射程數倍於小弩,雖然略顯笨重,但是騎兵有戰馬可以依托,使用起來也算順手,當時有種論調,是說天下強弓勁弩皆出於韓,韓國在兵器製造方麵有著極大的優勢,但是秦軍裝備的這種大弩,已經遠遠超過了韓國的製造水平。
麵對強勁的大弩,河西趙軍的死傷一下子慘重起來,很多趙軍試圖退回河西的時候,在半路上就被射殺了,一具具屍體在河水中浸泡著,使河水很快變成了淡紅色,慢慢的向下遊漂去。 再說司馬梗,率領騎兵如疾風流雲一般掠過趙軍的陣地,搶占了麋山趙軍的糧倉,這次秦軍第二次襲擾麋山糧倉,而這次秦軍顯然是有備而來,很快就一把火把麋山糧倉給燒了,當然了,司馬梗也留下了一些糧米供自己這支人馬食用,並且率軍不時穿插於長平水川道之上。
趙豹得知這個消息後極其的驚懼和惱怒,痛罵樓昌指揮不力,竟然讓秦軍突破了長平川道這條防線,如此一來河西和河東的趙軍由渾然一體被分割成了兩部分,左右已經不能呼應了。
趙豹認為當務之急是使東西兩部趙軍合力夾擊位於長平水附近的這支秦軍騎兵,隻要這支秦軍騎兵被包圍了,趙軍就控製了戰役的主動權,到時候秦軍騎兵必會被困死在長平水一帶,因此立即派遣死士通知樓昌合擊秦軍騎兵。
司馬梗記得白起跟他說過,善戰者,善剪斷,敵人眾多,就應該使其分離不能相救,而他正在執行這樣的作戰任務,將是非常艱巨的。
司馬蘄是這支騎兵的副將,這位典型的關西大漢已經從軍二十年,而且多半時間都是在白起麾下作戰,司馬蘄比司馬梗還要擅長騎兵作戰,他所指揮的騎兵曾經在多次戰役中以突擊迅速,力戰驍勇創下不世戰功,這也是司馬梗為什麼把巡行的重任交給他的原因。
樓昌接到了趙豹的命令,正在清點著人馬準備明天的進攻,透過薄薄的雲層,忽明忽暗的月光落下來,把山山水水都染成了朦朧的慘淡景象。
樓昌的心裏有點沒底,秦軍這次出兵非常的急進,用猛攻搶占了長平水附近的小壁壘,這種作戰方式兵書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讓他感覺道一絲詭異的氣氛。
當偵察兵報來根據秦軍篝火的數量所推定的秦人兵力時,樓昌更是覺得不對勁了,道:“怎麼可能隻有四千人呢?秦軍騎兵當在一萬左右,難道這是秦軍的疑兵之計?”樓昌曾經遠望過這支秦軍騎兵,根據氣勢判斷當在萬餘騎左右。
樓昌想起了馬陵之戰中孫臏的減灶之計,秦軍如此隱瞞兵力,難道有什麼陰險的企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