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趙丹的心思】(1 / 2)

“一切都隻能怪趙國失去了先手,郭縱那麼精明的生意人,焉能看不出趙國的劣勢,心中不安那是肯定的,不過相信我還能鎮住他,就算他有些許不滿也不必在意。”趙括一想到趙國整個決策層的失誤,就覺得可惜的讓人直跺腳。

趙國本來是占著先機的,當馮亭帶著上黨郡投奔趙國的時候,趙國先是為接不接受鬧的不可開交,當確定接收韓國上黨郡的時候,廉頗馬上拿出了進軍方案。

廉頗覺得整個上黨郡易攻難守,處於防守的一方是極其不利的,因為整個上黨郡處在群山圍繞當中,隻要秦軍居高臨下,能不能守得住都是問題,因此廉頗建議以重兵駐守上黨以南的長平地區,控製住長子和長平之間的要道,這樣既能夠保證上黨郡的絕對安全,又可以進退自如,必要的時候可以順丹水南下襲占山陽,野王等地。

就是這麼一個絕佳的軍事決策,到了趙王趙丹手裏就變的猶豫了,召集了文武百官左商量,右商量,在沒有商量出結果的時候,秦軍在左庶長王齕的率領下,百裏奔襲一舉占領了上黨地區,直到這個時候趙王才拍板決定廉頗出兵,這個決定還真不如不讓廉頗出兵呢!

毛遂歎息一聲,道:“大王身邊小人頗多,郭開,趙穆之流且不必說,現在又多了樓昌和虞璞,如果沒有這些人,趙國隻怕早就接手上黨郡了。”

趙括知道樓昌這個人,也算是和老爹趙奢同時代的將領,隻不過有些誌大才疏,沒什麼真本事,惠文王二十三年的時候,樓昌受命攻打魏國的幾個城池,領兵十餘萬,打了幾個月也沒打下魏國的一個城池,趙何實在忍無可忍,命廉頗替代樓昌,廉頗出馬不出一個月就攻占了魏國的七座城池,樓昌因為這件事對廉頗很有怨念,這次重新出山,扯扯廉頗的後腿,再正常不過了。

虞璞這個人倒是趙括第一次聽說,哦了一聲道:“這個虞璞究竟是什麼人?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毛遂嘿嘿一笑,道:“這個虞璞算是張儀蘇秦的隔代弟子了,早些年遊說各國不成功,落魄的很,君上離開邯鄲不久,這個虞璞就到了邯鄲,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大王,也許是投緣吧!大王對這個虞璞的才學和辯才非常欣賞,當即賞賜了黃金百鎰,白璧一雙,等第二次見麵的時候,就拜虞璞為上卿了,現在已經沒人叫他的名字了,都是尊稱為虞卿……”

趙括也笑了笑,道:“我這次離開才一年的光景,竟然冒出了這麼些人物,倒也有趣。”

“踏踏……”幾匹快馬奔跑如風,一溜煙般飛進了邯鄲城,卻是長平前線送來的最新戰報。

凡是長平送來的戰報,趙王趙丹總是要第一時間打開觀看,趙丹還以為等到的是好消息,展開一看就有些氣短,廉頗說趙軍和秦軍在長平展開了一次小規模的戰鬥,趙軍失利,都尉趙茄已經陣亡了,秦軍仍然在持續增兵,廉頗懇請趙王立即增兵長平,用以抵禦秦軍不久之後更強大的攻勢……

趙丹也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名傳千古的大王,起碼要超越祖父趙武靈王的偉業,可惜一直都沒有什麼機會,這次韓國上黨郡來投,趙丹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才反駁了平陽君趙豹和上卿毛遂的建議,執意接收上黨郡,在趙丹看來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趙軍出兵,上黨郡就劃歸趙國版圖了,繼位不到兩年就能夠開疆十七城,雖然比不上祖父滅掉中山國,但是功績也不算小了。

趙丹卻把事情想象的太過簡單,以至於簡單的都有些愚蠢了,這會手上拿著廉頗的戰報,才知道煮熟了的鴨子也可能飛掉。

“即刻傳平陽君,相邦,虞卿,毛遂,郭開,趙穆,將軍樓昌等進宮,本王有要事相商。”趙丹放下戰報,想要聽聽文武大臣們的意見。

時間不長,除了毛遂不在城內沒有進宮外,其他人都到了,看到了趙丹出示的長平戰報,所有人皆沉默不語。

趙丹見自己甚為倚重的文臣武將一個個都變成了啞巴,心中很是不快,道:“這次趙軍與秦軍爭鋒,趙軍出師不利,而且折損了一員戰將,寡人心裏很是惱火,準備舉全國之力和秦軍一爭短長,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樓昌聽了趙丹的話,心中就是一動,他看廉頗雖然不順眼,可廉頗的能耐確實比他強,如果趙王真的決定舉全國之力和秦國爭鋒,廉頗這一仗要是打贏了,尾巴還不得翹到天上去呀,一想到這樓昌就心氣不順。

樓昌懷著損人不利己的心思,道:“大王,這麼做似乎不妥,增兵未必能扭轉我軍現在的頹勢,行軍打仗主要還是看用將如何,比如閼與之戰,有的人認為不能出兵,有的人卻認為可以一舉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