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一個人的成功之路】(1 / 2)

魏冉在武王還在世的時候,就以自己的賢明和才華著稱於世,他是文采武略全都具備的全才。他在武王的時候做到內廷校尉的高職。

在武王過世,諸子紛爭的時候,魏冉站在他姐姐的一邊,堅決地運用自己手裏的武力,把那些企圖反對冊立贏稷的公子給夷滅殆盡。於是,踏著血雨與枯骨,贏稷登上秦國的王位。而做為回報,贏稷(其實是魏冉的姐姐太後的意思。)封他舅舅魏冉做了將軍。當年贏稷才六歲,秦國的國政從此盡掌握在魏氏姐弟手中。

按照秦國和趙國的協議,趙國人樓緩要到秦國任丞相。而趙國對這個樓緩是很忌憚的。於是,為阻止這個樓緩成為強秦的丞相,他們放出了謠言來說樓緩是趙國安插在秦國的奸細。秦國自然就聽到這樣的說法。當然,樓緩的相位不僅不保,就是生命也差點丟掉了,被一直幽禁在鹹陽。

在這樣的情形下,太後在兒子那裏舉薦了自己的弟弟魏冉出任秦相。贏稷有能說什麼呢?魏冉順利地成為了秦國的國相。

魏冉做上秦國的國相,固然有他姐姐的因素,但是魏冉自身的才華也是重要的砝碼。他在擔當相國的職務後,深深知道做為一國之首輔,為國選拔人才那是職內最重要的事情。於是,在戰事頻發的背景下,能夠發掘出一個將才甚至是帥才那真是秦國之幸。而選拔將帥的最佳途徑,魏冉認為是在基層的軍官中尋找。

於是,在秦軍的訓練場上,可以經常地看見魏冉的身影。他和那些伍長、什長聊天,看他們中有沒有足以擔當將佐的人選。果然,在那些秦軍軍官中,魏冉發現了幾個很有潛質的人才,他們足以勝任千夫長、萬夫長、大良造之類的中高級軍職。

隻要有空,魏冉就這樣在秦軍的各營地轉悠。而在有一天,有一支秦軍的氣勢震懾了我們曾經做過將軍的魏冉。

魏冉看見這支部隊靜止時如泰山巍然,號令一下,又猶如猛虎下山,在猛烈的軍事動作後又可以收發於心。他們麵對比他們軍力強大得多的對手,這支部隊也是毫無畏縮之意,更無倉皇之態。這個發現讓魏冉非常地驚喜,他覺得自己尋覓多時的絕頂的將帥人才就在這支部隊裏。

這支不對的長官名叫白起,而白起當時的軍階是很低的百夫長。白起當時指揮千人隊也隻是受指派的臨時行為。在和白起暢談了一陣後,魏冉更加堅定了這個白起就是未來秦軍的主要統帥的看法。

就在魏冉發現白起的時候,秦軍正在前線與韓魏的軍隊戰成了膠著的態勢。秦軍彌耗糧秣,卻不能動得了韓魏聯軍分毫。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使得秦國上下很有些怨言了。於是,在朝堂之上,魏冉不顧慣例,直接推薦了那個小小的百夫長去接替秦軍總指揮向壽的指揮權。這個白起,一到前線就改變向壽的均勢進攻的方法。他把麵向韓國軍隊方向的大軍迅速地收縮了,而在魏國方麵,秦軍大批地結集。尤其在魏軍和韓軍交接的區域,秦軍是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那些韓魏的軍隊本來也是按照均勢防禦的部署來安排力量的。現在,他們的一個側翼突然遭受到幾倍的壓力,而這個側翼一直在兩軍交戰中是被忽略的一個側翼。於是,韓魏梁國的軍隊從這個側翼被撕開了一個很大的口子。

秦軍像潮水一般灌了進去。僅僅半天功夫,韓魏兩國就折損了二十四萬人馬。秦軍大勝而歸。白起的首戰成功,做為推薦人的巍然自然是居功至偉。

但是,在這個時候,魏冉偏偏急流勇退了。他推脫自己生病而辭去了秦國國相的職務。在他辭職後,特地推薦了一個與魏冉毫無瓜葛的客卿向壽做了秦國的國相。

而向壽就是在戰爭中被白起取代了指揮權的那個秦國將領。他丟了將位得了相位,真是有點喜出望外之感。從此,他不再把白起和魏冉看成是自己的敵人而是朋友了。

魏冉的相位固然是辭掉了,但是為了平衡他的功績,贏稷封了他的舅舅魏冉做了穰候。穰候的治下足有一萬三千多戶,是秦國侯爵中最肥厚的一個侯爵。而辭掉了相國位置的魏冉也沒有閑著,他請纓出戰,擔任秦軍攻打魏國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