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春風得意來詮釋趙括此時的心情恰到好處,盡管現在已經是深秋時節,可心頭那股暖意令趙括渾身舒坦,看什麼都覺得心情舒暢,直覺得這個世界真是太美好了。
遠遠的看著毛遂打馬奔來,趙括的嘴角不禁微翹,喊道:“慢著點,你那身子骨可別閃著。”
毛遂來到趙括近前勒住韁繩,翻身下馬道:“二公子,我回來了,事情都辦妥了,張彌見過紙張當即就帶我覲見韓王,韓王答應我們可以在韓國設立造紙廠,我按照二公子的吩咐,把造紙廠的地址選在了離楚國比較近的地方。”
“先生辦的好,這一趟辛苦了,小別勝新婚,小芳盼先生是望眼欲穿,快回去看看吧!”趙括笑著說道。
毛遂如今已經不是初嚐女人滋味的菜鳥,但是對小芳的感情非常特別,這或許就是第一次定律吧!聽了趙括的話,毛遂臉色微紅,剛想走,想起了一件事,道:“二公子,張彌讓我轉交一封信,我險些忘了。”
趙括拿過書信,道:“腦瓜子都轉的挺快的,剛把紙張樣品送過去就用上了。”打開書信看了看,由於韓國的文字和趙國的文字有些差異,趙括看的非常吃力,但是大概意思看懂了。
張彌的意思是希望和趙括合夥壟斷紙張在韓國的製販,由趙括的造紙廠負責造紙,張彌負責出售,利益所得四六分成,趙括拿六成,這個建議非常有誘惑力,趙括覺得沒有拒絕的理由。
“先生怎麼看?”趙括問毛遂,同時把書信遞了過去。
毛遂並沒有看過書信的內容,看了一遍,道:“二公子,張彌的提議看似利益豐厚,不過風險也很大,張家是韓國的大貴族沒錯,勢力也算龐大,可是再大也大不過天,王族就是韓國的天,一旦出現變故,吃虧的是我們。”
趙括站在曆史的製高點知道毛遂分析的事情並沒有出現,張姓直到韓國滅亡前仍舊是韓國的一大勢力集團,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就出自韓國張家,可是他認為毛遂的分析也有道理,凡事就應該預先有所準備,“先生說的有道理,這樣吧!在韓國的造紙廠所產出的紙張全部賣給張彌,至於賣多少價格,張彌自己去定吧!”
毛遂點頭道:“如此甚好,出廠的價格由我們定,可以確保利益恒穩,即使韓國有什麼人事上的變動,大不了我們換一個代理人。”
“對,代理人這個主意很好,我之前還在頭痛怎麼在其他六國開展生意,現在好了,隻要在各國尋找代理人,把紙張批發給他們,造紙廠可就是日進鬥金啦!”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的壁壘很嚴重,想要打破這個壁壘並不容易,經過毛遂的提醒,趙括想到了可以擴大經營規模的法子,那就是發展各國的代理商,這個便捷奏效的辦法在後世的時候已經很成熟了。
黎姬進來的時候毛遂剛走,她把滾燙的茶水放到趙括麵前,道:“公子,用茶。”
趙括吹了吹熱氣,喝了一口滿嘴的苦澀滋味,這個時代的茶隻是粗略的加工了一下,極品茶很少,放下茶杯問道:“我大哥呢?老頭子還沒讓他出屋走動嗎?我看他好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