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非常人也。”呂不韋拿起紙張左看右看,得出了這麼個結論,他之前和郭縱盯著各個造紙作坊,自認沒有落下一道工序,可到頭來卻沒有看到紙張是如何變成白色的,和他之前設想的黃色紙張不同,他現在手裏拿的紙張不但潔白如雪,而且摸起來光滑的很,用之取代竹簡錦帛,不禁讓人心疼。
莫傲給呂不韋磨墨,此時的墨水雖然達不到鬆煙墨的水準,但是書寫起來同樣流暢。
呂不韋用毛筆蘸好墨汁,將趙括交給他的一篇《王頌》謄寫在紙張,一邊抄寫一邊咂咂不已,道:“這篇文章真可謂文采飛揚,拍馬屁不著痕跡,不管哪個君王看到都會打心裏舒坦,也不知道趙括是哪裏抄來的。”
莫傲自問寫不出如此文章,甚是動容,以往對趙括的印象是聰明,武藝高強,現在看來絕對是低估了趙括,那小子根本就是文武全才,他此時不禁懷疑呂不韋的想法是不是錯的,他們是否應該和郭縱一樣,輕太子重趙括,因為這個趙括實在太讓人匪夷所思了,簡直就是一個鬼才。
呂不韋謄寫好《王頌》,道:“走吧,拿上一卷紙,咱們去獻寶,這白晶晶的紙片換來的可是黃燦燦的金子啊!”
呂不韋當初對趙括的計劃隻是欣賞,如今卻有些佩服了,事情發展到現在,其實已經完全成功了,隻要趙王看到紙張,絕對會大呼過癮。
馬服山行獵已經結束了好幾天,趙王左等右等也沒等來趙國發生的祥瑞之事,倒也有湊趣拍馬屁之流說什麼枯井突然井水自滿,天象大利於趙等等虛無縹緲的祥瑞,這在趙王看來根本就不值一提,算不得祥瑞,數天以來他嘴上不說什麼,心中卻甚是鬱悶。
趙亮在一旁看到趙王眉頭深鎖,心中也埋怨那些文武大臣們不懂事,難道就不會找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哄哄大王嗎?他正這麼想著,一個小太監跑進來,道:“大王,有衛人呂不韋聲稱要獻寶。”
趙王哦了一聲,道:“衛人?獻寶?”趙王一時還沒把祥瑞和獻寶聯係起來,因此興致不高,直到一旁的趙亮提醒,這才有所悟,忙叫趙亮將呂不韋叫上來,看看呂不韋獻的是什麼寶,是不是祥瑞。
呂不韋時常和太子趙丹廝混在一起,但卻沒有進過王宮,一路走來不免左右觀看,等他來到大殿看到一人坐在上首,忙跪倒在地,道:“陽翟呂不韋跪拜大王。”
趙王倒是沉得住氣,讓呂不韋起來後問道:“你是衛人,如何到邯鄲來向寡人獻寶啊?其中有什麼因由不成?”
呂不韋早有所對,道:“衛國湮滅久矣!不韋周遊列國低買高賣倒也賺取了些金錢,但常感自己是無根之人,水上之浮萍,很想找個地方安家,某日行至邯鄲,不禁為邯鄲之繁榮所驚,住了月餘,才知曉普天之下,唯趙王所治之國堪稱繁盛,不韋正苦於不得在趙國安家,不料夢中有神人相語,贈不韋一寶,令不韋進獻趙王,以圖立家……。”
“寶物現在何處?”趙王見呂不韋言之鑿鑿,不像是在胡編,馬上想要看看神人轉贈的是什麼寶物。
呂不韋不慌不忙的在懷裏拿出一個錦盒,舉過頭頂道:“請大王過目。”一旁的趙亮快走幾步接過錦盒送到趙王麵前。
趙王心跳加速打開錦盒,發現裏麵防著他從未見過的東西,經過呂不韋的指點後將折好的紙張打開,發現是一篇文章,大致的瀏覽了一下文章,趙王心氣順了不少,直到這時他才發現文章既不是寫在錦帛上也不是刻在簡牘上,難道這就是神人轉贈的寶物?
呂不韋察言觀色,見趙王似有所悟,忙道:“神人有言,大王為國事操勞,每日閱讀簡牘上百斤,勞心勞力,令不韋轉贈紙張代替簡牘,一則可以讓大王閱讀起來輕便,減輕大王的辛勞,二則紙張可以大力推廣普及,傳頌大王的文成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