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容易出得園門,一路之上居然不曾見到一人,仙賜一個心才放落地,心中自然萬分感激那女子。正想開口致謝,不料胡三姐又料知其意,先笑道:“公子,你出了大門打算就用不著人家了,也不會請我到府中坐坐,喝杯茶,吃些點心?那是絕少的花費,卻才顯出公子一家盡是知禮有道的官宦人家哪!”
仙賜想不到她會說出這等怪話來。照他本心,是很願請她同去,稍伸一點謝意。無奈此去還須經過一條街市,路上瞧見的人,一定更多。這一男一女先後同行,成個什麼樣兒!但他是忠厚人兒,一點不會敷衍人家,立時之間要他想出一句謊言回複人家,不但問心難安,而且無能措辭。看那女子卻又熟門熟路,老老實實的趕在仙賜前麵去,從容帶路,幸得此時卻不再和仙賜說話了,路上行人可就不甚疑心他倆是同行同道的,仙賜心中稍許安了一些。
不一時到了府門。仙賜的父母正因仙賜一夜未歸,急得要命。此時忽見愛子已回,又帶了個不相識的女子同來,不覺又喜又驚,又疑又怪。仙賜隻得把已往情節約略說了一遍。又指著三姐說道:“不虧這三姐搭救,兒子今天斷斷不能出園,這不曉得要闖出多大的禍事來咧!”孫傑夫婦方知端的。忙請三姐,雙雙稱謝!三姐方才拜見二老。一家歡笑,開心得了不得。
那仙賜從此為始,把功名富貴、家人兒女的念頭完全看得淡如煙雲,一心一意隻想擺脫俗塵,早登仙界。有時也把這層意思告訴父母。羅圓是有根器之人,並且曉得仙賜是神仙所賜,當然不能久於塵世,但求他早日了道,做父母的更有絕大好處。
所以聽了這話,並不十分反對。隻有孫傑卻不是這麼想法。從前因為沒有兒子急得上天入地,求神拜佛,僥幸得了這個佳兒子,照世俗的眼光,自然希望他傳宗接代,耀祖榮宗。誰指望他家室未成,忽然發生出世的念頭。那麼他夫妻倆近二十年的一腔熱望,滿腹歡欣,不是全付流水了嗎?他既如此存心,對於仙賜的主張當然根本不能相容。父子倆為這事情倒稍稍存了一些芥蒂。那仙賜立誌堅定,憑他父親如何壓製,決難變易初衷。孫傑卻抱定除非自己身死,撒手不管他們的事,此外的日子還在本人主持的範圍以內,決不許仙賜自由自在的做出那種越軌的行動。這其間第一發生的大事情,最為父子相持不下的就是仙賜的婚姻問題。一方既堅決不娶,一方卻急於速成。中間最最為難的自然就是那位羅圓夫人了。同時為這問題牽引出來的更有一樁小小趣事:
原來那救出仙賜的胡三姐,自從送回仙賜,得他父母的歡心,請她不時過來玩玩。從此胡三姐便天天來孫家,和仙賜談得非常親熱。三姐相貌既好,人又聰明,無論什麼事情,不待仙賜開口,已經替他做得非常妥帖,而且不避嫌疑,不辭勞苦。凡是仙賜身上的事情,她沒有一件不幹,沒有一事不做得完善。仙賜本是一個質直無偽的人,因感她前恩,自然好好對待。而從孫傑夫婦看來,卻又各有見解。孫傑見仙賜不願娶婦,偏喜和三姐談笑,隻當他是不願娶伯皋之女,想娶三姐為妻,特托修道以示意。那對於伯皋家雖然無言可說,究竟可以止他出家之念,因此於不幸之中還認為一件大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