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官大喜,正想尋覓瞎龍所在,驀地,那龍又是一個轉動,船身一陣大蕩。那真人坐在船尾,神色不變,指指點點,說那龍頭所在。那持劍的宰官,卻早慌得手足無措,把真人囑咐的話,忘記得千幹淨淨。伸手一擲,把雄劍丟了出去。但見一道青光,向龍頭馳去。真人慌叫:“錯了錯了!怎麼用了雄劍!”一語未了,那劍已回至宰官手中。一霎時,風浪越大,水麵上探出一個碩大的龍頭,在那雲霧迷離中,向真人等連連點了十幾個頭,方才輕輕回身,向遠處漸隱入水,不可複見。
這一來,把兩位宰官嚇得驚惶失措,神智不清。半晌說不出話來。隻見那真人歎息了一聲道:“數之所定,人力真不可回。想此畜潛身水底,修煉多年,以一纜繩修到如此地步,卻又生成善根,不敢肆惡,這都是很難得的事,宜受天心眷注。雖有小小口腹之過,究竟情有可原。方才貧道不肯除他,也就是體好生之德,憐向道之忱,絕非世人煦煦子子的小仁小義可比。怎奈二公不依,必欲為民除害。誰知倉卒之中,顛倒雌雄,錯用吾劍,害之適以愛之,殺之正以全之。本來此物百骸都備,獨少眼目,若要修成兩眼,至少還要五百年功行。今得此劍一刺,戳破兩個窟窿,正好成為一對眼睛。倒不是大人玉成了他五百年苦功麼?”二宰官聽說,呆呆相向,不知所雲。那真人把劍收回,入手就並合為一。此時浪靜風平,日色當午,真是光頭最足,熱力頂盛的時候。真人把劍向著日光一照,笑道:“此畜也著實可惡,我成全了他,他卻汙了我的寶貝!”說罷,向陽一吹,那劍發出萬丈金光,耀得人眼花繚亂。再一凝視,真人隻剩一雙空手,不曉把寶劍藏在什麼地方去了。宰官定了定神,方問:“法師怎知此劍替他刺成雙目?況且一擊而中,自然隻有一眼,怎又說是兩個窟窿?”真人笑道:“陰陽相感,而生萬物。若兩陰兩陽,同性相遇,往往反以致害。此物既修成雌體,大人反用陽劍去刺,他陽氣所至,凡有所接,即相感而生。大人之劍,剛剛擲在他的頭額,豈非替他造成修煉未成的雙目嗎?再則以劍刺物,往往洞穿身體,一邊進去,卻從那一麵出來,一出一進,豈非兩個窟窿?此皆數有前定,故能機緣巧合。想是此物命不該絕,坐享後福,所以得此巧遇。就連貧道與二位大人今日之遊,也似專為他刺眼而來,豈不奇怪呢!”
兩宰官都道,“如此說來,將來他要害世禍人,反成你我之罪了!法師設法再施神術,趁早剪除了他,免得流毒人間,自增罪狀。”真人笑道:“這更不必,兩位大人不見那龍入水之時,向你我連連點頭麼,這就是十分感謝,虔誠施禮之意。你我既受了他的頂禮,怎能無端相仇?況且此物出身極賤,偏能具此烈性,有此福緣,可見不是作惡之輩,將來之事,倒也不必過慮。再說一句狂妄的話,假如此物修成全體,反肆暴行,你我自然免不得處分。事已至此,也叫做命中所定,要逃也逃不去的。隻有到了那時,再作道理。斷不能在他一心修道之時,忽而成全於他,忽又加害於他。似此反複顛倒之事,斷非仙家所宜。要知違天不祥,背理不順。不順不祥,災必及身,倒不是懼那區區孽畜,不敢和他計較也。”兩宰相聽說,默默不語。真人又道:“話雖如此,貧道為防他作惡,勸他上進之故,可施點小法力,令他知儆知感,於他本人,也非無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