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紛飛戰火(2 / 3)

李世民也是一笑,道:“不滅大師心思簡單,毫無機心,本就是最難得的一顆禪心。”

說完笑意便消,坐到桌旁,皺眉沉思,蕭羽見他如此,也不說話打攪。

許久後李世民突然道:“不好,去不得鬱林郡。”

蕭羽不解道:“秦王何出此言?”

李世民忙拉著蕭羽往艙外跑去,邊走邊道:“快去尋諸葛兄,此時隻見玄甲人闖穀,蕭銑水師並未出現,定然是在鬱林郡等著我等。”

二人風風火火的跑到船頭,放下小船,追著前邊船上的諸葛明玉去了。

蕭羽使盡全力,終於在小半個時辰後追上諸葛明玉的大船,上得船來,隻見諸葛明玉孤立船首,一手扶欄,一手負背,孤零零得望著前方,滿眼悲痛神色。

見李世民前來,楞了楞才拱手道:“秦王怎來了?”

李世民也不管其他,急道:“諸葛兄快讓船隊往後退,千萬莫去鬱林郡。”

諸葛明玉皺眉道:“這是為何?”

李世民道:“蕭銑興師動眾,定然有備而來,目標絕非僅僅是妙音穀,而是嶺南一片江山,妙音穀於嶺南影響力非凡,這便是他要玄甲人闖穀的原因,隻怕此時鬱林郡附近盡是蕭銑水師,在等著我等自投羅網。”

諸葛明玉沉思許久,喚來穀中弟子,道:“你等聽秦王號令便是。”說罷旋身走到船沿,放下小船,跳了下去。

道:“萬望秦王帶領我妙音穀弟子避過此禍,但嶺南諸郡各族視我妙音穀為領袖人,青姨舍身護穀,在下又怎能棄鬱林郡軍民百姓而不顧?”他運功趨舟,小船已到了六七丈外,“淳淳仙樂,滌淨濁世,五音六律,八門天賜,清心不止,妙音長存。”

第八章 心之枷鎖

李世民聽此歌聲飄渺,浩然正氣充沛其中,望著小舟遠去,歎道:“濁世滔滔,哪是一人可以滌淨?”隨即道:“蕭閣主和諸位莫要怪罪本王,此戰有敗無勝,立刻掉頭,覓處藏身。”

他敬佩諸葛明玉與鬱林郡軍民同生共死的俠義正氣,但他並非武林中人,怎也不願打這毫無勝算的仗。

妙音穀弟子皆站立不動,李世民明白他們意思,但口中卻怒道:“妙音穀門規戒律可曾允許爾等不尊號令?”

無人答話,李世民朗聲訓斥道:“若爾等還當自己是門中弟子,便留著有用之身,他日隨我殺入河間,已蕭銑鮮血和人頭為你們穀主和少主報仇雪恨。”

他聲音頗大,氣勢如虹,自有一番領袖氣質。

船上所有人聽得清清楚楚,盡數跪在船板,齊聲喊道:“妙音穀門徒於此請求秦王,他日定要為我們穀主報仇,為妙音穀和嶺南枉死之人報仇。”大船轉帆,行入鬱水支流。

是夜,眾人棄船入山,收帆掩木,在山中搭起了許多帳篷。

李世民身處一座簡陋帳篷之中,寂坐在一塊大石之上,皺眉不語。身邊便是昏迷未醒的楊逸。

這時,蕭羽拿著烤熟的野味和水壺進來,遞到李世民身前道:“秦王,吃些東西吧。”

李世民搖搖頭,苦笑道:“閣主,我們這次敗得太難看了。”

蕭羽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秦王不需太過在意。”

李世民道:“我怎也想不通,蕭銑怎會算計得絲毫不差,何時訓練了一批強悍至此的死士。”

蕭羽坐下道:“蕭某還是執意認為蕭銑並不知秦王來了嶺南,要勸服妙音穀相助大唐,其中該是巧合。”

李世民搖頭道:“絕非如此,他該明白他不可能占領嶺南的。”

蕭羽皺眉思索,蕭銑該是從洞庭已水師入黃河再入鬱水,確能繞過五嶺,但這條戰線僅僅隻能靠水師來走,便注定他兵力有限,攻鬱林郡該是不難,但若要占領嶺南,不外乎自取滅亡,不為其他,隻因戰線太長,沒有步騎兵做後援。這便是嶺南一直在王權之外的最大原因,有五嶺為憑,南海這便,地勢之利,易守難攻。

但蕭銑既然下了這麼大功夫,卻得不到足夠好處,是說不通的,苦笑道:“蕭某也想不通。”

李世民道:“我隻怕是因為楊兄啊!”

蕭羽一怔,點頭道:“確有可能,他若能於此時擒殺南王,定能得中原正道門派好感,道門和魔門相鬥多年,定會助他,那時巴蜀之地······”

李世民打斷道:“莫說了,但願蕭銑沒那麼聰明。”

武德元年,蕭銑水師三萬,攻嶺南鬱林郡。

鬱林郡軍民齊心,苦守一日一夜,終被破城,軍民死傷四萬餘人,守城將領同妙音穀諸葛明玉戰死。

蕭銑水師折損近萬。

楊逸以己身修為撐持陣圖,功力幾乎消耗殆盡,醒來時已是三日之後,睜眼見得身處一簡陋屋舍,起身便想下床,不料渾身無力,甫一站起便覺天旋地轉,一頭栽倒在地。

這時一妙音穀女弟子端著水盆進來,見楊逸摔倒,慌忙走過去扶他坐到床沿,一句話也不說。

楊逸也不曾去想有何古怪,心中念著穀中弟子是否全部逃脫,開口問道:“這位姐姐,穀中弟子是否安全撤離?玄甲人可有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