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輔清出兵前一天就行文去韋誌俊大營,要求配合攻擊,具體作戰行動有韋誌俊決定。
在李明峰的鼓動下,韋誌俊回文同意進兵,並寫出了自己的戰略思想,就是堵截張運蘭部。楊輔清見到回文,認為此戰定能全殲張運蘭,三河大捷讓陳玉成搶了風頭,這次一定來個江西大捷,振振自己的威風,否則以後,陳玉成這個前軍主將恐怕要騎到自己頭上去了。
12月9日中午,楊輔清接到鷹潭求援,這才得知蕭啟江並未來攻景德鎮,而是要取鷹潭。楊輔清仗著兵多,卻也不懼,分兵一萬,由大將黃人柱帶領往援。楊輔清親率大軍兩萬出景德鎮,去會張運蘭。
再說張運蘭派出的部將,帶士卒數百,在當地人的帶領下,穿山越嶺,可算到了李明峰指定的地點。
李明峰已派部將陳星翰帶兩百洋槍隊在此處迎接,兩方見到,驗證了對方身份,陳星翰就將此人帶去見李明峰。
進了軍營差點沒把此人嚇死,還以為是中了長毛的奸計呢,整座大營,數萬士卒全是太平軍的服色,他哪能不怕。至於李明峰安排人招待他,替他解釋自己的‘戰功’諸事,咱們此處就不提了。
李明峰得到消息,立刻召集眾將,宣布起兵南下。
韋誌俊及其手下眾將都將楊輔清恨之入骨,這次聽說要去打他,都興奮的主動請戰。李明峰對這些太平軍還是抱有疑心,所以留下陳星翰帶領桐城,舒城退出的兩千湘軍外加三千太平軍守營盤。
其他士兵,全部開拔,大軍直指景德鎮北六十裏處的浮梁城。
浮梁城,是景德鎮北方屏障,由楊輔清麾下大將朱衣點帶七千太平軍鎮守。此城要比景德鎮還要大上許多,不過因為景德鎮是戰略要地,而浮梁地處後方,所以才駐守如此少的士兵。
李明峰,韋誌俊中午也趕到了浮梁。
按照先前的計劃,韋誌俊提馬向前,去叫關。
“何人守城,見本將軍為何不出城迎接?”韋誌俊在浮梁城下喊到。
朱衣點在得到報信之後,站在城牆上,見到來的天國右軍主將韋誌俊,心中叫了聲苦也。
韋誌俊地位崇高,在軍事管轄權上,僅次於中軍將軍楊輔清。他來叫關,按理那是必需開關。可是楊輔清和韋誌俊這二人因為東王和北王的原因,一直不睦,韋誌俊多次幫助楊輔清,可楊輔清卻不領情。
如果將韋誌俊放了進來,在楊輔清那,朱衣點實在是不好交代。
“原來是韋將軍,末將失禮了,請恕末將無法開城門。韋將軍要去景德鎮助戰,繞開我城便是,何必非要進駐浮梁,讓末將為難呢?”朱衣點說到。
“我的戰術你豈能曉得,別和我扯皮,我今日便要進浮梁。天王封我為右軍主將,地位僅次於楊輔清,我的命令你敢不聽?”韋誌俊抬出官職壓他,這招在對待軍人方麵,最是有效。
看到朱衣點在城樓上猶豫不絕,李明峰對韋誌俊耳語了幾句。韋誌俊從懷中拿出楊輔清寫給他的信,對著朱衣點揮了揮,說道:“此為楊輔清將軍邀我助陣的書信,你拿去驗驗!”
朱衣點從城上墜下一個籃子,將書信接了上去。這封信是李明峰找軍內的秀才照著楊輔清的筆跡在原件上修改的,李明峰早就估計到,在這個識字率不到百分之二的年月,找一個筆跡鑒定專家並不容易。
楊輔清原件簡單的很,就是要求配合攻擊,具體行動由韋誌俊自己決定。不過,李明峰讓人在後麵補充了一句‘為防湘軍偷城,請韋將軍助守浮梁等城’。
朱衣點拿到信件,又取出以前楊輔清寫給自己的信件,對比文字和印信,都無破綻。朱衣點見到此信為真,心中也鬆了口氣,否則違抗右軍主將將令的罪名,也是不小。
朱衣點下令開城門,李明峰下令,將出發前發的藍色布條全部纏在右臂,用以區分敵我。隨後,兩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浮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