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技巧多出色,要以MDS-84對抗45B都太過嚴酷。至今為止,MDS-84及其各個衍生型號牢牢占據著動力甲產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結構簡單,易於生產,方便維護,對後勤要求極低,同時擁有相對那個時代而言不俗的防護與機動。由於以上特性,至今在中東和非洲,這款動力甲仍在大量使用。不少人將其稱為動力甲中的AK-47,絕對是當之無愧的。
可畢竟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東西,要與當今世上最先進的動力甲抗衡,猶如瞎子對明眼人,瘸子對正常人,宅男對陣拳王。MDS-84在二代甲中屬於早期型號,而黎明的45B則是四代甲。長州支隊對北約觀察團的一戰,第二中隊的隊員們以二代甲對抗三代甲,技巧與戰術配合毫不遜色、甚至略勝一籌的情況下,依然完全不是對手,若不是有AL在,勝利全無指望。
當時他們所穿的國產動力甲雖然同為二代甲,經過現代化改裝,擁有基礎的電子設備和傳感器,比原版的MDS-84強得多。而對手的動力甲尚不是三代甲中的一流,與四代甲差距顯然,仍然在性能方麵呈現壓倒性優勢。
不好打,這一場決鬥非常不好打。劉弈看著娜塔莎帶來的雙方機體資料,臉上不動神色,心裏連連叫苦。光看MDS-84和45B的數據指標,大多數人的頭一反應肯定是:“決鬥?想多了吧?”
劉弈的看法也是如此。舉個例子,光看最基礎的動力,全重120kg的MDS-84是50馬力,差不多通常家用汽車十分之一或者十五分之一的重量,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動力,即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也相當不錯。
然而45B在重量是100kg、比MDS-84輕了六分之一的情況下,卻擁有140馬力的引擎出力,2噸重的汽車也不過這個水準。
防護上更是天差地別。與坦克一樣,動力甲全身各處的防禦也不是麵麵俱到,正麵最強,側麵和後背相對較弱。MDS-84的護甲還是老式的均質裝甲,那個時代蘇聯的軍工還沒能力把複合裝甲做成可以適合人類穿戴的大小與重量,45B卻可以。決鬥雙方使用的武器相同,黎明的舊式動力甲用突擊步槍Lod M?M K4,7.62毫米口徑,能像快刀切黃油一樣輕易撕開MDS-84的護甲,但麵對45B就有些無力,打在較為堅固的胸甲與頭盔上,一發子彈不足以令機體受到致命打擊。
決鬥當然不是實彈,而是事先將各種數據錄入機體,模擬彈頭製造的傷害。機體表麵額外加裝了傳感器,用於判定決鬥裏出現的各種情況。
至於操作係統、電子設備、觀瞄設備、身體輔助係統,差距隻有更大。蘇聯的電子工業水平本就落後於北約,而這方麵是黎明的專長,領先世界十年以上。說是瘸子、瞎子對健康人還不夠,準確地說還得加上聾子。45B上,紅外傳感器、聲呐、生物傳感器、彈道輔助計算機、操作AI應有盡有,操作界麵簡潔易用。
而MDS-84上唯一能算得上電子設備的東西是無線電對講機,沒有觀瞄係統,沒有傳感器,沒有計算機,連最古董的黑白液晶屏也沒一塊,隻在頭盔下半部淩亂地分布著幾個儀表盤。這些儀表不僅給出的都是些無用數據,諸如油壓、發動機溫度、裏程數,而且激戰中的士兵根本無暇觀察,在敘利亞時劉弈吐槽過很多次蘇聯人的笨拙設計。
事實上,MDS-84與其說是動力甲,不如簡單地將其認為是古代護甲的現代工藝版本。以前,劉弈曾經幾次和遊擊隊員們一起,穿著老式的動力甲,戰勝裝備遠勝己方的敵人,但那是仰仗情報、地利和突然襲擊的優勢,痛擊對方最薄弱環節。現在要做的是一對一,那些情況統統不存在,沒有友軍,沒有支援,沒有四處亂竄的流彈,單純地以二代甲和45B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