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好老師嗎,不借這個機會和他們好好學學英語,那我可就太對不起自己了。”看著幹媽家各種各樣的原版英文書,陳雨心中拿定了主意。
外語上的欠缺是重生前陳雨心中永遠的遺憾。重生前陳雨外語一直不好,孩童的心理讓他認為學外語沒什麼用,等年齡大了知道外語有用的時候,再想學已經來不及了。
“幹媽,我想學英語,你們有時間教教我好嗎?”陳雨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當然好了,以後就由我來教你,這事不用你幹媽。”魏芬的丈夫張軍有點喜出望外。
在美國深造了多年的張軍回國後從事的就是英語教學,但是被組織上分配到J市後他才發現,因為與蘇聯毗鄰,這座位於東北邊陲的城市裏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的外語都是俄語,幾乎沒有學生選擇英語,這讓張軍英雄無用武之地。今天陳雨提出來要學英語,難怪張軍有點喜出望外。
“嫂子,明天我去接陳雨,以後就讓他跟著我學習吧。”張軍對陳雨的媽媽說。
第二天一早,張軍就騎著自行車接陳雨去學校了。
從此,在校園裏,經常可以看到一高一矮兩個身影在用別人都聽不懂的話交談。因為平時學英語的學生實在太少,張軍一周隻需要上兩堂課就可以了,閑暇的時間很多,每天都能有大量的時間來教陳雨。重生後的陳雨超強的理解力也記憶力也發揮得淋漓盡致,二個月之後,二人之間的語言交流就已經基本上不再使用漢語了。四個月後,陳雨已經可以開始看一些原版的英文書籍了。六個月後,張軍告訴陳雨的父母,這小家夥,就是一個天才。現在這孩子已經不需要再教什麼了,現在這孩子的英語已經和美國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不相上下了,差的隻不過是一些日常詞彙量等方麵的積累了,而這些已經不需要再教了,需要陳雨自己積累了。
1981年9月,到了新生入學的時間,陳雨5周歲了。
“媽媽,我要去上學,你看怎麼樣?”陳雨拿定了主意。
“你還太小吧,再過一年行嗎,人家都是八歲才上學的呀。”媽媽有點擔心陳雨的年齡。
“沒事,媽媽,你還不了解你兒子嗎,那些簡單的課程不是問題。”
“媽媽倒不是擔心課程的問題,媽媽擔心的是你的年齡太小,在學校不會被別人欺負吧?”
“放心吧媽媽,能欺負我的人還沒出生呢。”這一點陳雨心裏是相當的自信。
“那好吧,等你爸爸回來我們再商量一下。”媽媽同意了陳雨的要求。
對於兒子要提前上學的事情,陳秋水並沒有反對,在他眼中,兒子早就已經成為了大人一樣,雖然才5歲,不過上學好象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就這樣,剛過完5歲生日的陳雨邁入了小學的校門,這比重生前陳雨7歲上學整整提前了2年。
按照陳雨的要求,媽媽把他送到了離家很近的向陽小學。雖然陳雨和同齡的孩子比起來個子要高一些,可是和那些比自己大了兩三歲的孩子站到一起,又比人家矮了不少。負責招生的老師聽說這個孩子才5歲多一點,最開始的態度很堅決,表示不能接收年齡這樣小的孩子,不過在陳雨父母的再三要求之下還是簡單地對陳雨進行了一下入學測試,那簡單得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的題,自然不在陳雨話下,在老師一片“天才”、“奇跡”的驚乎聲中,5歲的陳雨成為學校新生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入學後沒多久,班主任就把這個粉妝玉琢一樣的小孩任命為班長,負責管理四十多個平均比他大兩歲的孩子。管理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對於陳雨來說自然是小菜一碟,不過十幾天的工夫,班級的所有孩子都唯陳雨馬首是瞻。班級裏的工作陳雨隻需要幾句話就可以處理得明明白白,這讓班主任很輕鬆地就帶出了一群十分優秀的學生。
小學二年級,經過學校多位領導的研究後,任命6歲的陳雨為向陽小學的大隊長,成為了向陽小學建校來年齡最小的大隊長,這個記錄一直到二十多年後學校合並也沒有被打破。
對於陳雨來說,大隊長和班長的區別就是在管理的人數上多了幾個而已,與班長不同的是,大隊長要更加的輕鬆。“真是官越大越好當啊。”重生後的陳雨早已經看透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