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組建鬆林軍(1 / 2)

“魚鱗圖,這是魚鱗圖,那真是個好東西。”安陽淳早就聽過魚鱗圖,隻是沒見過,所以第一時間沒有認出來。他記得古時候一位聖賢說過:“魚鱗圖是治理天下的根本。”魚鱗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從魚鱗圖上麵可以看出,鬆林鎮地方圓兩千五百裏(上文說鬆林鎮周邊地四百裏,那好比以鬆林鎮為中心的一個圓圈,鬆林鎮周邊指的是圓的半徑,方圓指的是圓的周長),人口四十三萬餘人。鬆林鎮城內人口五萬餘人,全鎮範圍內大小村莊和部落三百一十四個,其中人口萬人以上的村莊有兩個,分別為北方的劉老莊和南方高家莊。

“哦,高家莊,這高家莊和劉老莊相比哪個大?”安陽淳想不到鬆林鎮還有像劉老莊這麼大的村莊,好奇的問道。

“魚鱗圖記載高家莊周邊土地三十裏,人口一萬五千餘人,莊丁共有四千人,離鬆林鎮二百五十裏。從這可以看出,這高家莊比劉老莊要大一號,或者說,高家莊才是鬆林鎮第一大莊。”

劉老莊雖說管轄周邊百裏之地,但其實是具有管理權,並不屬於真正的劉老莊的村莊範圍。

一個月後,鬆林鎮城主府。

安陽山和端木康安坐在廳堂,統計當前他們實際控製的地盤和人口。端木康安是八部落中端木部落首領,善於管理部落,一個月前,安陽淳調其至鬆林鎮,任命其為副城主,協助城主安陽山共同管理鬆林鎮各種政事。一個月來,兩個配合的非常默契,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

“控製鬆林鎮北邊一百六十三個村莊和部落,控製鬆林鎮南邊就近一百裏範圍八十九個村莊,還有六十二個村莊沒有控製,控製人口二十九萬八千餘人,還有八萬八千人沒有控製。”

“鬆林鎮庫存源石二十萬斤,源金一萬八千斤。”

兩人正忙著在統計目前管理的人口、土地、庫存財富。

這個月,鬆林鎮北片、中片都歸附了安陽淳,脫離大夏國的統治,但鬆林鎮南片仍舊不願歸附。

安陽淳讓安陽山和端木康安二人盡快統計出目前的人口、土地、庫存財富,好製定新的賦稅標準。

安陽淳要保證必要的軍費開支和管理開支,當然要征收一定的賦稅徭役,但安陽淳對賦稅徭役征收有個原則,那就是“輕徭薄賦”,一定要在大夏國原有的賦稅徭役基礎上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兩人在一月之內製定了法律九條,代替以前的大夏國法律;並下達了鼓勵墾荒、發展農業、興修水利以及多生多育的政策。這些措施都將使得鬆林鎮經濟快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

這個月裏,安陽淳則致力於治軍。

安陽淳管轄的範圍內習武男子共四萬餘人,按照全民皆兵的原則,這四萬餘人全部為軍人。安陽淳又根據四中抽一的原則組成鬆林鎮直屬軍。也就是從各村、各部落軍隊中,每四個人裏抽出一人調至鬆林鎮組建成鬆林鎮直屬軍。其餘三人仍舊留在原部落或者村落,保持著那種軍民合一的身份。這樣就能極大的節省軍費開支,大大減輕百姓的負擔。

一個月時間內,安陽淳組建鬆林鎮直屬軍共一萬一千人。

當初投靠安陽淳的鬆林鎮軍約七千人,基本為外鄉人,安陽淳把他們中大部分遣散歸鄉,並發其歸家路費。有些軍士已無家可歸,自願留下加入鬆林鎮直屬軍,這些人約有一千人,安陽淳讓他們也加入鬆林鎮直屬軍。

最後統計一下,鬆林鎮直屬軍共一萬兩千人。安陽淳後來嫌鬆林鎮直屬軍名字太長,改名鬆林軍,自任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