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章 陝北之事(一)(2 / 2)

希望你能夠按時完成任務,救幾萬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了,這杯酒就算是我為你的壯行酒吧,等你回來我一定奏明聖上,為你邀功。”

自己聽了朝廷二品大員楊大人的一番感人肺腑的話,也立下了軍令狀:“楊大人請放心,李某必竭盡全力,力保這批糧食的安全,糧在人在,糧亡人亡。”

楊大人止住了自己的誓言,莊重地道:“本官不需要什麼糧在人在,糧亡人亡的誓言,而是要求不僅僅平安的將糧食運到,更是你本人要完完整整地回來,大明還需要你繼續效力啊。”

一想到楊大人這推心置腹的話語,李鴻基(對不起,應該改成李自成了)不由得覺得自己身上的任務的重要性,便認真地吩咐士兵執行明令領命的士兵便狂奔著馬匹在車隊前後奔馳著,傳遞著長官的命令,要求大家打起精神,防止叛賊的襲擊。

不一會兒從車隊前方的峽穀另一邊奔來一個士兵,那個士兵疾風電馳地來到了李自成的麵前,手一拉韁繩,軍馬“噫噷噷”叫了一聲,嘎然而止,士兵立馬從馬上跳了下來,這一切都顯得那樣的自然和高水平的禦馬技巧,顯示出這名士兵的訓練有素。

這名士兵朝把總施了一個軍禮道:“大人,前麵馬上就要經過流賊高迎祥的地盤了”這麼把總聽到這名士兵的偵查報告,眉頭緊皺起來。這賊寇高迎祥他是知道的,是陝西這一帶有名的叛賊頭子,武藝高強,懂軍事,不是一般流賊似的,全是烏合之眾,他們訓練有素,熟知官兵們的戰法,而且戰鬥力很高的,是個不好對付的人物。

且說這高迎祥,原來也是朝廷位於甘肅邊境的一個邊兵,駐守著邊塞。塞外乃是胡人遊牧之地,不受明朝的管轄,邊兵們生活困苦,便成群結隊,襲擊搶劫遊牧的胡人。胡人遭受搶劫無處申冤,隻得武裝自衛。但是他們一旦離邊塞進了,邊兵便以胡人攻其要塞為名,濫殺冒功,雖稱之為邊兵,其實與盜賊無異。

有一次,邊兵發放餉銀,上司克扣了一大部分,高迎祥等人不服,上司便要責打他們,誰知道卻激起了兵變。高迎祥率領十幾個兄弟溜到塞外,做了響馬,專門劫掠草原上路過的行旅,卻從不搶掠塞內的居民,所以行劫十餘年倒也,從沒有人到官府去告發過他們。而這高迎祥有了吃喝不了的財物,還經常散發給領裏,反而在附近幾縣落得個樂善好施、仗義疏財的好名頭。高迎祥和他的弟兄,常常扮作客商的模樣,拿針線絲綢瓷器茶葉之類的物品,假意和胡人做生意。菜點子到哪一家銀錢珠寶較多,就乘人不備,殺人放火,搶劫財物,然後裏馬離開。有時候十天半個月碰不上合適的對象的時候,就隻好搶劫比較窮苦的牧民,把他們牛馬牲畜就送給昔日的邊塞的戰友,又殺幾個牧民,謊稱行商被劫,被迫反擊,劫得一些牛馬。那些的邊兵將軍們白撿了一個便宜,樂得邀功請賞。

但是,好日子沒有多久,這一年陝北大旱,胡人少來遊牧,那些邊兵又因為多年不發放軍餉,難以度日,也不是出塞搶劫,和盜賊們強起了飯碗。高迎祥的一部分人馬,因爭奪財物和邊兵起了糾紛。那些個邊將又早就眼饞高迎祥掠奪的財物,於是派兵征剿,高迎祥率眾響馬殺退官軍,與剛剛舉事的王大梁合在一起反了。

朝廷知道此事,夏雲雷霆大怒,撤換了甘肅、陝西、山西的大部分官軍將領和一些官員,派駐梅之渙出任甘肅巡撫,加強邊兵的管束,補發所欠餉銀,裁撤和訓練士兵。隨著梅之渙的到來,甘肅邊境的風氣逐漸好轉,軍事紀律加強了很多,梅之渙又訓練了軍隊,提高了戰鬥力,派遣得力幹將王國帶領軍隊征剿高迎祥,每到一地就分散到各鄉各縣巡查,並且帶來了糧食,安撫了流民,還幫助地方官員平息小股劫匪。

高迎祥等人見甘肅難以為繼,便出了甘肅安塞等地,直接來到了陝西北部高原地區,由於這裏山地眾多,老百姓對官府深惡痛絕,因此很多次的官兵征剿都沒有成功,反倒是高迎祥他們越剿越大,越剿越厲害,很多領軍的將領均是有去無回的,這樣促成了高迎祥他們的聲勢旺盛,成為陝西幾支氣勢浩大的劫匪的一支。

李自成早就聽過了高迎祥的名字,總想有機會能見一見聞名遐邇,讓朝廷頭疼的塞外響馬。因此,在內心的深處對於迎戰高迎祥到有一絲的向往,隻是身上的任務卻讓他不能夠隨意亂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