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卷207 雲中仙(1 / 2)

“不惟萃老溪山,還期異日得誌見龍顏。投卻雲峰煙水業,大旱施霖雨,巨川行舟楫,衣錦而還。歎人生能有幾何,靠丹崖,整頓絲鉤。人山濯足溪流。駕一葉扁舟,往來江湖裏行樂,笑傲也王侯。但見白雲坡下,又見綠水灘頭。相呼相喚,論心商榷也不相尤。寵辱無關,做個雲外之叟,今朝會遇聚談日影移,明日重逢陰晴又未知,且隨天時。惟有漁人樵子最便宜,山林居士,原不愛去趨勢朝。煙霞老叟,清操絕欲轉高。披粗衣,食淡飯也,草舍團瓢。閑談今古,何羨重茵鼎食,懸佩紫授,並那戴著金貂,月白風清,受用不了,得魚時將來細剖,需此鬥酒,乘月泛滄浪,盡醉而休。高歌那一曲,信口胡謅。無腔笛,雅韻悠悠。撇卻許多閑愁,又何憂。”

此時古琴音調波瀾變化,聽者無不心馳神往,箏聲緊,則若急雨敲階,箏聲緩則如細雨撫桐;張揚似朔風吹雪,舒展如微風拂柳。飄逸時,會使你仿佛看見霓裳仙子翩然起舞,舞著飛旋的衣袂與玄妙的身姿,曲調像深山裏的秋譚水落的聲音一樣清脆,沒有雜音摻雜就像晴天裏的月亮一樣沒有雜雲相遮,重音時就像別無雜聲的山中的水濤聲,清如濺玉,顫若龍吟。

曲意淡然,若四季的風,穿越前世的回廊,撫一曲千年的古琴,引蝶翼般美麗的向往。從春,趕往夏,從秋追隨冬,四季的浩渺裏,那般匆匆,那般亟亟,人間隆聚,日月化散,還原了多少歲月固有的本色,重樹了多少人間凋落的信心?那是一種有所承擔的趕赴吧,那是一種大義在懷的奔馳,那還是一種仁厚自忖的甘願?

風起樹搖,有花兒片片飛落,清新優雅,旋律舒緩優美宛如溪水玎玲,令人心曠神怡,好不醉人...笛聲悠揚而起,清脆與柔和相應,委婉與清亮並存.宛如天籟,怡人心脾!一首婉轉動聽的笛聲,訴說著吹笛人無限的思念.聽到遠方吹來縹緲的笛聲,總會有一種不知名的情愫.笛音嫋嫋,那是夢裏的聲音.穿過悠悠歲月,依然如昔...琴韻簫聲陡變,便如有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複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

“山兮自蒼蒼,水兮自茫茫。漁樵之樂,蓋在乎山水之間,今日話漁樵。明日何求。香茶美酒。明月清風。萬萬秋。一任雲縹緲。水遠山高,飲泉息石在山中,此江山不換與三公。隻見矗崎嶇猶有路通,野客並那山翁,竹徑更有鬆風。遁世逍遙,茫然不知南北與那西東。山無曆,寒到便知冬。山寺遠,回不聞鍾聲。仰觀那懸崖峭壁,峻阪高峰,飛泉瀑布,隨意縱橫。逃名天地外也,有甚麼那愁容。大嘯一聲,山穀皆鳴。無掛礙,別紅塵,卻疑身在五雲中,青山綠水也,足盤桓,人情幾變翻,好似夢裏那邯鄲。樵山嗬,漁水嗬,樂事更多般。醒眼看,將相王侯,那裏肯換。”

發出最後一聲長歎,唱詞已畢,古琴琴調,亦入了尾聲,縷縷漸遠,如山澗泉鳴,似環佩鈴響,有如遊絲隨風飄蕩,卻連綿不絕,更增回腸蕩氣之意,又如展翅欲飛的蝴蝶,撲閃著靈動的翅膀,清亮亮的流淌著,又好象塞外悠遠的天空,沉澱著清澄的光,仿佛月亮升上了天空,夜鶯在月光的迷幻中淪陷,發出婉轉的歌喉,漸漸的,音律有一種感染力,傳遍了四周,夜鶯的歌聲停留在了月光中,忽焉的,它刪翅而去,踏碎了滿園的月色,綺疊縈散,飄零流轉.婉轉的笛聲牽動了落日的餘輝,恍若長空裏萬點的花瓣紛紛飄落,將凝重的圖畫點綴成一副夢的意境.,隨後聲音戛然而止,但橫梁中仿佛還環繞這這曲子,確是不負“繞梁”這一琴名,真可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