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卷189 “樁子求水”(1 / 2)

“果然夠長的…”索菲亞出奇地撅了撅嘴,不過她也發現,這東西雙方文明的鴻溝,並沒有成為自己無法理解東方故事的原因。

這本什麼“樁子求水”,道理好像還是比較通徹易懂,沒有什麼故弄玄虛。

或許,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弄來一本讀讀,也說不定?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這個時間和行動。

桓伊繼續講述著他的故事,他的語氣溫吞清和,卻讓人有一種緊湊之感,仿佛是說故事的天生好手,道理是深入淺出,溢於言表的,隻是,來自西方的索菲亞,還有兩條魚兒,恐怕一時無法理解…

當然,這都是細節,細節!

“河神說:“這樣,那麼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嗎?”

海神回答:“不可以。萬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時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得與失的稟分沒有不變的常規,事物的終結和起始也沒有定因。

“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觀察事物從不局限於一隅,因而體積小卻不看作就是少,體積大卻不看作就是多,這是因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證驗並明察古往今來的各種情況,因而壽命久遠卻不感到厭倦。”

“生命隻在近前卻不會企求壽延,這是因為知道時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虛的規律,因而有所得卻不歡欣喜悅,有所失也不悔恨憂愁,這是因為知道得與失的稟分是沒有定規的;明了生與死之間猶如一條沒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於世間不會倍加歡喜,死離人世不覺禍患加身,這是因為知道終了和起始是不會一成不變的。”

“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識,遠遠不如他所不知道的東西多,他生存的時間,也遠遠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時間長;用極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沒有窮盡的境域,所以內心迷亂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來,又怎麼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為細小的限度呢?又怎麼知道天與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其實仔細聽聞的話,河神與海神二者之間的對話,索菲亞也已經大概聽了個明白,發現並不難,隻是那兩條魚兒,卻發懵地可憐了,但饒是如此,它們也沒有半點打斷雲夢先生的意思,那眼神雖然呆笨,卻絕不空洞!

“河神又說:“世間議論的人們總是說:‘最細小的東西沒有形體可尋,最巨大的東西不可限定範圍’。這樣的話是真實可信的嗎?”

海神回答:“從細小的角度看龐大的東西不可能全麵,從巨大的角度看細小的東西不可能真切。精細,是小中之小;龐大,是大中之大;不過大小雖有不同卻各有各的合宜之處。這就是事物固有的態勢。所謂精細與粗大,僅限於有形的東西,至於沒有形體的事物,是不能用計算數量的辦法來加以剖解的;而不可限定範圍的東西,更不是用數量能夠精確計算的。可以用言語來談論的東西,是事物粗淺的外在表象;可以用心意來傳告的東西,則是事物精細的內在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