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蔡邕全家到了會稽高遷,這裏竹子成林,竹香四溢,滿園綠意,引起了蔡邕的逸趣,他想取竹製笛以消除旅途之勞累。”
“一天午後,蔡邕獨自到竹林裏尋挑竹料,可是並沒有找到十分合適的,他隻好掃興而歸,不知不覺,來到一處名為柯亭之地,這個小巧玲瓏的竹亭子卻吸引住他。”
“他邁步踏了進去,四邊瞧瞧,忽然神情一滯,隨後對著屋簷下的竹子數了起來,數到第十六根就停住了,睜大眼睛呆呆地看著,好似想到了什麼。”
“蔡邕馬上搬來了一把梯子爬上去對著那根竹子又看又撫摸,越看越愛,並一邊喊著“王大哥!王大哥!請把這第十六根竹子給我拆下來。”王大不解地說:“亭子昨天才蓋好,拆不得啊!你要竹子,後麵竹林有的是,我給你去砍來”。蔡邕著急地說:“我要的並非普通的竹子,而是絲紋細密,又圓又直,不粗不細的竹子。你看這竹子光澤淡黃又有黑色的斑紋,從裏到外都是一根再好不過的製笛材料,林子裏的竹子我都找遍了,就沒有這麼好的,請你還是給我拆下來吧!”王大哥終於同意了,笛子作成後,果然不同凡響,而由於竹子取材於柯亭的緣故,故乃取名“柯亭笛”。
桓伊道:“這便是柯亭笛的由來,至於中土戰亂這紛紛擾擾百年之中,是如何流傳下來,我也鮮有所知,無力相告,叫姑娘失望了。”
索菲亞連忙搖手:“不不不,桓伊先生告之我良多,我已經非常滿足了。”她說著,目光再次在柯亭笛上流連了稍許,就將柯亭笛還了回去,道:“依照桓伊先生說的,柯亭笛乃是先賢古物,必然非常珍貴,我還是不亂摸了,請先生收好。”
桓伊沒有推辭客套,小心地收回柯亭笛,隻是微微一歎,麵有遺憾地道:“可惜,可惜,蔡邕先生才華橫溢,在吳地之時,除卻柯亭笛外,另有一焦尾琴,乃不世之物,我本頗通琴藝,奈何無緣一見,至今哀之,若有焦尾琴在,與柯亭笛合奏,笛琴相合,必為天籟之音,既可贈與姑娘,亦能陶怡情操。”
“笛琴相合……”索菲亞想都沒有想過這種事情,一種樂器,她都鮮有欣賞,覺得美妙非凡,更莫說兩種樂器,放在一起了!
笛琴相合…笛琴相合…究竟會奏出多麼動人的音聲呢?索菲亞不敢想象。
“可是,先生如何能一人彈奏琴曲的時候,同時奏笛呢?”
“人有雙手,一手琴,一手笛,足矣。”桓伊歎道:“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索菲亞緘默不語。
“嗬,些許感慨之言,還請姑娘聞過便忘吧。”桓伊仿佛看出索菲亞的心情,輕輕釋然一句,雙手豎笛,於這漫漫迷霧,好似仙境的雲夢澤,雙目低垂,將笛子放到唇邊,十指起伏按壓,吹起柯亭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