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卷139 小義,大義(2 / 2)

“尚兒不喜權位之爭,公炎,這你也是知道的,他這絕不是做給朕,或者他兩個兄弟看的,最主要的矛盾,還是在太子劉玉,與劉越之間。”

“但廢長立幼,古之不詳,選擇誅掉二皇子而不是太子,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現今蜀山覆滅,玉兒的修心癡夢,已經是可謂鏡花水月,這段時間內,必然受挫,朕如今再幫他除掉最有威脅的兄弟,他又並非癡愚之輩,又不似二皇子,獨武不文,隻要稍加修習治國權術,肯定會安安穩穩,坐住這個江山,就算以後再有仙派重建,他修仙之心,也再不會如何了。”

“但願一切都如陛下所言…”雖是如此說著,但蔣公炎心間總有一股鬱氣,權衡再三,他還是問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方今蜀山雲言宗已然覆亡,我們雖不能詳知內情,但畢竟如死者不可複生一般,從今往後,失了蜀山仙家支持,北麵涼魏二國虎視眈眈,若被他們知道了這個消息,雖說仙家之人,向來極少參與俗世紛爭,但我們終歸少了震懾別國的根本實力…”

這十分話,蔣公炎說了七分,留下三分涉及敏感,隻能留給武光君自己斟酌思慮。

“公炎…你是擔心,涼魏二國合力南下攻打蜀國?”武光君問道。

“若說兵鋒南推,老臣倒還不至於杞人憂天,川蜀有千山之固,那些崇山峻嶺,險崖飛澗,俱是守護我蜀國之地利,即使是他們揮軍百萬南下,光憑天塹險阻,也能吃掉六七成,老臣所憂心者,不在外,而在內也…”

“在內?”武光君緘默稍許,歎了一口氣,道:“公炎,議論國政,攸關宗廟生死,你不必避諱,凡心中所想,都說與我聽吧。”

蔣公炎聞得此言,心下哀歎,但見武光君懇切如此,他回想起幼時情誼,一股莫名酸楚流淌心間,索性放開了道:

“陛下…這天底下的大事消息,再如何封鎖,都不會成為秘密很久,即便我們所有人都守口如瓶,可他國仙士,隻要往蜀山一去,見到蜀山已然不複存在,就能知曉一切,涼魏二國獲得情報,也隻是時間問題…”

“隻要歐陽氏與曹氏尚有賢臣能士在朝,沒有利令智昏,一眼洞察了局勢,那麼出兵川蜀,想來是沒有多大可能,但是…”蔣公炎下意識地頓了一頓語氣。

“但是…涼魏二國如果將此噩耗,通過各種渠道,傳遍蜀川之民,屆時又會如何?”

“…公炎,繼續說。”武光君思索著,他也猜出了後果,但或許這位老友,還有其他過人的見解。

蔣公炎繼續道:“蜀民一旦知曉了此事,震驚之下,必會大亂,輕則農桑荒疏,人心不安,重則叛離蜀國,尋求保身之所,無義之人,甚至可能會將蜀中情報,告之涼魏,以此來換取富貴。”

“兵未崩,而民心先散,人人朝不保夕,惶恐自危,縱使有兵,複何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