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卷129 漢中城(2 / 2)

起初,雲奚之與霏蕥極力反對,連關夢也苦苦哀求,直到大長老再三保證不會害他,又每日將翼軒變回來給他們看上一看,霏蕥等人才稍得安心。

於是乎,眾人繼續一路西行,入武關、走駱穀、南下定軍山,不知不覺半月有餘,遂至漢中。

“天色漸暗,今日,我們在這裏歇腳吧。”大長老翻身下馬,眾人仰頭一望,隻見城門上牌匾中鐫刻著兩個剛正不阿的大字——漢中!

“漢中嗎…”霏蕥在這一路上,也確實稍稍完了自己的一個心願,就是遊曆這東方的世界。

起初,她還對大長老的提議頗有微辭,但懾於他的修為,需要隱藏身份的霏蕥不能太過高調,到後來,沿途見識了不少人文地理,廣增眼光,心中的不平才慢慢消去不少。

此刻見到漢中城,她的心間,又回憶起眾人在路上討論漢中的一二風聞。

這漢中的來曆十分淵源,如若細細說起,這漢人一詞,就與漢中有著極大的關聯。

昔日,楚漢相爭,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為巴、蜀、漢中之王,都城南鄭。

劉邦欲與項羽決一死戰。謀臣蕭何力勸:“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

也就是說,讓劉邦在漢中漸漸凝聚民心軍力,以備後圖四海。

劉邦入了漢中,項王派士卒三萬名隨往,劉邦率數萬人,從杜南入蜀中,進入漢中境內。

張良送劉邦至褒中,臨別之際,向劉邦建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劉邦稱善,遂燒絕棧道,使項王無西顧漢王之憂。

於是,漢王劉邦躲過了項王猜疑,得以在漢中休養生息,厲兵秣馬,擴充實力,後出定三秦,建立大漢天下。

漢朝的開辟,遂使海內漸漸有了漢人一說,也是漢民族形成的一個關鍵點,故而漢中盆地有這麼一個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

繞開這些曆史不說,漢中也是個非同尋常的地方,它位於秦嶺之南,大巴山之北,漢江的源頭,同時,更是蜀川的北大門,古人有雲:“如無漢中,則無蜀川!!”

漢中境內,還有許多的珍奇寶獸,珍貴藥草,都是四海聞名,此外,漢中曾為諸葛丞相伐魏時的總據點,至今仍留下不少風跡可覓,可從其中感歎其昔年一二神采。

其實現在不過申時過半(下午四點),雖是深秋漸冬,但論天色,也可謂較早,也許,關夢的父親也是為此城的底蘊所驚歎,才想多多挽留些時候吧。

“進城吧。”關夢父親緩緩道,牽著好馬,率先走進城內。

自從施展了些許修為,將魔教趕出誅夢坡後,他已漸漸代替了雲奚之,成了諸人的領頭人,對此,雲奚之也並無異議,大長老實力強大,待人接物也合乎君子風範,故而雲奚之對他更是多有禮敬,以尊者待之,事之如伯叔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