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接近4年的房地產周期裏,北京已經不見樓盤業主降價維權的現象了,因為北京的房產價格,乃至全國熱點城市的房價,一直在漲,西安這樣的價格窪地,早已在半年時間裏迅速填平。
價格有漲有跌的才是商品,北京,還有你所在的城市,房子還是商品嗎?市場經濟但房地產卻不市場,嗬嗬。
但最近,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通州,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新辦公地點,K2(石榴集團)十裏春風的售樓處被一幫業主圍攻了,他們身上的白色T恤印著“退房”,原因是這些業主去年買房的開盤價是4萬左右,今年新一期開盤已經降到了2萬5上下,接受不了。
但房價確確實實是跌下來了,不管跌幅有多大。
貝殼找房研究院監測了全國16個重點城市今年上半年的成交情況,從去年“317”政策調控以來,市場整體都處在相對低溫的狀態,但是今年2月份開始,北京、成都等少數幾個城市的低溫狀態開始出現小幅的向上修複。
尤其是北京,今年5月份最新的二手房價雖然同比下跌了4個百分點,但是環比漲幅達到了4.4%。
而前期政策調控力度較大的城市,比如濟南、武漢、南京等,市場相對平穩,特別是房價,基本上處於橫盤狀態,價格不漲不跌,也基本達到了政策調控的預期。
但是也有一些城市房價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升溫,比如西安、沈陽和重慶,這幾個城市都有相似的共同點,就是推出或實施了新的調控政策。
嚴厲調控的政策以及銀行房貸利率攀升的背景下,市場熱度往下回落,這是調控手段起作用以後的自主調節,但是放鬆性政策導致市場預期的紊亂。
另外,還有一些新房實施限價政策的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也出現了反彈,這些城市因為新房限價,導致新房價格與二手房價格倒掛,所以這種情況下二手房成交量增長,新房自不必說了,二手房的成交量也帶動價格上漲。
今年上半年部分城市所反映的市場景象,實際上是“虛假繁榮”,也就是表麵上看起來挺熱鬧,但反映在成交價格與成交量上,卻不是那麼回事。比如,成都、西安、杭州這幾個城市,購房者都在連夜排隊搶著搖號、中彩票概率的搖號、違規操作的搖號,但其實這種熱度,反映的並非真實的市場熱度,短期供給不足所致,市場的真實情況是“穩中有落”。
這需要地方政府多反思政策手段,這類過度管製新房價格的調控政策,對於市場供需結構的扭曲,以及對未來的供給傷害,值得警惕。
地方政府的房地產政策實際上有些糾結。政策嚴厲調控的大背景之下,部分城市配合一些放鬆性的政策,實際上吸引了外來的購房者,也就是管製性政策配合了突破性政策,這會激化房地產市場。
當放鬆性政策不實行幹預的時候,市場會自然平穩地釋放和修複,但如果一方麵實行高強度的管製,嚴格的限購、限貸和限價,同時又放開政策口子,這就像水流,突然河道會變得異常擁擠、狹窄,水流激烈起來,激化了市場的反應。
圍繞中央“房住不炒”的房地產調控思路,其實地方政府也處在政策和利益博弈的過程裏。
隻是股市是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從目前看,房地產板塊個股的深幅度下跌,反映了民眾對未來房地產的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