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李倧神情有些恍惚,道:“如果每頓都是好酒好菜,浪費太嚴重了,朕算過,像樣一點的飯菜即便再節省,每頓飯也得花費一百銀元,而這樣的家常菜每頓不過十銀元,節省出的銀元雖然不太多,但是日積月累可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節省出來的那些銀元拿去救濟生活困苦的百姓,豈不比浪費要強的多。”
“此乃明君所為,怪不得大明朝一天天的強大,有這樣的君主,上行下效,國家怎麼能夠不強大呢。”
我嗯了一聲看看說話的人,發現說話的是個十二歲左右的孩子,而在他身邊,有兩個十四五歲的孩子正惶恐的看著他。
李倧見自己的兒子沒經允許就說話,有些生氣,道:“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還不退下。”
一個三旬左右的婦人趕緊把說話的孩子扯到懷裏,臉上露出驚恐的神色,將求救的目光放到周皇後身上。
周皇後知道李倧夫婦有些多慮了,起身道:“皇上,說話的這個孩子是王爺的兒子李澄,他身邊的是趙貴人。”周皇後對趙貴人印象不錯,不忍趙貴人擔心所以出言解釋。
我哦了一聲,心說如果李澄沒經大人教就說出那番話,倒是一個好苗子,走過去摸了摸李澄的頭,道:“小家夥挺聰明的,朕考考你,地形者,兵之助也,除了用在軍事上之外,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李澄沒想到自己的一句話惹出這麼大的羅亂,他不由的回頭去看自己的母親趙貴人,見母親衝他點點頭,他才道:“景異情異,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心情,悲景使人憂傷,樂景使人歡樂,恐怖景使人害怕,冷景使人冷靜,熱景使人興奮,說明了環境的作用,高明的軍事家並非單靠兵力取勝,對環境的利用也有獨到之處……”
我拍拍李澄的後腦勺,對李倧說道:“和伯,你生了一個好兒子啊!此子將來前程不可限量,朕想把他放到大明帝國的學府裏深造深造,不知和伯以為如何?”
李倧沒想到平時不怎麼喜歡的兒子李澄給他爭光了,道:“皇上那是看得起他,是他的造化,和伯哪有不答應得道理。”
我見李倧答應了,心說太好了,如果李澄真是一塊材料的話,經過大明帝國的各種教育,隻怕是對大明帝國忠心耿耿,絕對不會給朝鮮國王效力,再者據我所知,這個李澄乃是庶長子,很不得寵,隻要利用好這一點,還愁他不給我賣力嗎!
和崇禎皇帝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李澄的兩個哥哥李睿和李滾,他們並不是李倧的長子,但是卻是嫡子,是李倧的原配所生,自從李淏等人死了之後,可以繼承王位的就是他們哥倆,身份比李澄尊貴的多,而李澄卻在他們麵前大出風頭,還得到了崇禎皇帝的器重,他們哥倆哪能不生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