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營長覺得左夢庚的計劃有些冒險,但很誘惑,一旦殺退了追兵就會給己軍贏的至少一天半的時間,再把原州拿下來,基本可以確定會吸引朝鮮京畿道大部分的兵力,給左良玉的北上部隊爭取最大的勝算,因此三人略微猶豫後就讚同了左夢庚的計劃。
馬如龍追趕上左夢庚等人後被告知了左夢庚的計劃,馬如龍的專業才能給這個計劃打了高分,認為對大局非常有利,之後便把楊文聰的戰績說給眾人聽。
以二百騎殺的七八千人狼狽而逃,且不說這個功勞的大小,單單是這個派勢就讓眾人熱血沸騰,紛紛表示應該給楊文聰等二百騎記大功,同時對朝鮮兵的戰鬥力心中有了譜,對接下來的計劃信心大增。
為了發揮出一千二百人的最大戰鬥力,左夢庚和馬如龍商量過後,讓一營的步兵盡量走直線趕赴原州附近,而兩營的騎兵則牽著後麵的追兵繞圈子,爭取時間的同時盡量將敵人拖累拖垮。
崔哲石自從度過漢水後就發現敵人有加速的勢頭,追趕了二十裏左右就失去了和友軍的聯係,但是斥候已經偵查出敵人的兵力不到一千人,這讓崔哲石信心大增,認為自己的這四千人馬完全有可能吃掉敵人。
心中想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崔哲石的人馬是步騎混編,最初追了二十裏還不覺得怎麼樣,當追出四十裏的時候就發現整部人馬後繼無力,騎兵還好說,步兵跑了四十裏再也快不起來了。
擺在崔哲石麵前的難題不是追與不追,而是怎麼追,跟著敵人跑了四十裏的他已經發現敵人似乎在兜圈子,那麼掌握敵人得意圖才是下一步的關鍵。
崔哲石想了又想,一座城池突然出現在他的腦海裏,那就是他母親的故鄉——原州,他越來越覺得敵人的目標很可能是原州,一旦原州失守朝鮮上下必然震動,整個朝鮮中部的局勢會非常不利,而敵人則會獲得大量的補給,仗會越來越難打。
斥候傳回來的情報印證了崔哲石的猜測,敵人果然不再兜圈子而是朝原州方向前進,清楚朝廷調動兵馬的崔哲石心中非常焦急,駐守原州的兵力本來是一萬兩千人,都是朝鮮的精兵,可是一萬兩千精兵都被調到北邊防禦金人去了,可以說原州基本算是空城,別說敵人不到一千,就是五百人都能把原州給拿下來,這也是崔哲石著急的主要原因。
“快,就是跑死也要把敵人給截住,另外給李在熙大人報信,讓他別管驪州了,馬上帶大隊人馬奔赴原州增援,把權啟龍和樸萬其都找回來。”崔哲石之前對李在熙非常看不起,現在也對自己有些瞧不起了,這麼給敵人牽著鼻子走,是最大的指揮失誤,實在讓人高興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