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聽果侖說到這,不免生出對兒子豪格的失望來,豪格來信說他取得了遼河以西的大片領土,而根據大金國的間諜係統得到的消息,豪格隻是把漠西漠南的蒙古人給趕跑了,並沒有消滅那些蒙古人的主力,收編的也是一些散兵遊勇,如果大金國舉國遷徙的話,仍然是很麻煩的事情。
果侖繼續道:“我覺得北上不如南下,我們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南下朝鮮,相對於其他的大江大河來說,鴨綠江的水流並不寬,而且又有長白山這個陸上通道,突襲進入朝鮮比北上要安全的多,最重要的是大金國需要一次勝利來鼓舞士氣,來補充急需的物資,而朝鮮是最佳的對象。”
代善第一個反對果侖的計劃,道:“袁崇煥的部隊主力雖然駐紮在遼河以西,但是在鴨綠江口駐紮著一支將近兩萬人的人馬,加上鴨綠江裏的大明水師,這一仗很難打,如果想要從長白山穿越到朝鮮境內,則有朝鮮的兵馬加以阻攔,隻要他們阻攔住我們一天,必然會有大明朝的軍隊從海路進入朝鮮進行支援,我們最多能前進到距離平壤五百裏的地方就會遇到袁崇煥支援朝鮮的大軍……”
代善說的是實情,自從大明朝展開水上包圍計劃以來,和朝鮮采取得是聯動防禦的策略,皇太極在最初不是沒想過南下朝鮮,然而在突破進入到朝鮮境內後就遇到了袁崇煥的一萬多明軍,結果被迫退回來了。
果侖笑道:“大貝勒說的是實情,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明軍在洞悉了豪格得意向後,肯定會嚴防我們北上和豪格合兵襲擾大明朝的後方,我們可以聲東擊西,以豪格的部隊吸引大明朝袁崇煥的主力,然後在沈陽抽調騎兵快速穿越長白山,我們的目的是取得急需的物資,隻要速度快,在明軍的援兵到來之前就已經回到我們的地盤了。”
嶽托搖頭道:“即便成功的得到了物資,我軍的速度必然會慢下來,豈不處於挨打得局麵,此計有疏漏之處。”
果侖道:“最大的變數無非是明軍會派兵支援朝鮮,我們隻要拿出舉國決一死戰的氣魄來迷惑明軍,保證他們不敢分兵去救朝鮮,袁崇煥素來謹慎,他不會為了一個朝鮮而讓大明朝吃大虧,這是必然的。”
皇太極覺得果侖說的有道理,果然是一個足智多謀的青年才俊,馬上道:“果侖的計劃也不錯,就這麼辦吧!如果這次能夠劫掠朝鮮成功,最好是在東部沿海地區設立一個基地,在長白山東北部的豆滿江和會寧地區打開一個缺口,突破大明朝的重重封鎖。”
果侖聽了皇太極的話,心髒不由得咯噔一下,心說皇太極果然是個人物,一旦八旗勁旅在豆滿江和會寧地區站住腳,韃子就可能會突破大明帝國的封鎖,甚至會和倭人取得聯係,這個可能性非常大,必須要讓朝廷加以防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