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打了皇帝一耳光的人(1 / 2)

宋獻策聽完了崇禎皇帝的話,眉頭皺得很深,沉思了好一會才道:“東家,獻策現在建議東家立刻回到吳將軍那裏,然後立即回京,此乃萬全之策。”

我見宋獻策說得如此鄭重,問道:“獻策是不是想到了什麼?”

宋獻策咽了咽唾沫,道:“首先是因為東家的行蹤已經暴露了,而且又遠離大軍,這對東家的安全非常不利,其次,是從全局考慮,從山西開始到現在,東家的行蹤可以說一直被人盯著,而那些人手眼通天,我懷疑廟堂之上就有他們的人,東家回京後,大可從上麵著手,迫使那些人收斂收斂,這樣就能贏的更多的時間來理順脈絡,而一味的從下麵著手,收效恐怕不大。”

“你說北京有人陽奉陰違?”宋獻策的話讓我不能相信,自我掌權以來,推行的都是軍事獨裁策略,那些大權在握的官吏都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忠誠度無可置疑,而那些聒噪的文官,又有多少實權呢?他們就是想反對我,也沒有資本啊!

宋獻策點點頭,道:“說起來東家可能不願意聽,不過獻策還是要說,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就拿我來說,東家能知道我的心裏在想什麼嗎?顯然不能。每個人的利益出發點都是不一樣的,也許他覺得在東家這得到的遠沒有在別的對方得到的多,那他就有可能背叛東家,還有,自漢武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讀書人的力量不容小覷,否則也就不會出現口誅筆伐這個詞了,東家當政一來,重武輕文,這倒是沒什麼,但是尊武抑文就不好了,一個文臣對東家的背叛,和一個武將對東家的背叛,造成的破壞是不一樣的,隻有文武並重才是禦臣之道……”

宋獻策說的話後半截我聽的不是太仔細,因為我被宋獻策的話嚇到了,文臣曆來不被我所重視,他們就是造反,也是孫猴子,永遠逃不出我這個如來佛的手掌心,而武將和軍事力量,是我的心血,如果真的了“敗血症”,對我的打擊不言而喻。

“難道說,東家一直都是不成功的嗎?”我突然有一種困惑,我付出的那麼多,不是為了我的個人享受,是想成就一個我心中理想的國度,突然發現自己的努力並不奏效,這讓我無所適從。

宋獻策見崇禎皇帝一臉迷茫,鄭重道:“東家這是說的什麼話,獻策熟讀史書,還沒有哪個帝王的中興之心能像東家如此堅定,還沒有哪個帝王有東家如此的魄力和手段,獻策斷言,後人的史書上,絕對會有東家的一席之地。”

我苦笑了一下,道:“一席之地?恐怕是被嘲笑的一席之地吧!難道說所有的努力,結果仍然跳不出那個固有的框框嗎?”

宋獻策不知道崇禎皇帝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是他能感覺到崇禎皇帝心情的變化,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