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獻策和吳三桂看著崇禎皇帝愕然的表情,互相對望一眼,不知道是什麼是讓崇禎皇帝如此失態。
我將奏折遞給宋獻策,道:“獻策看看,東家有些糊塗了,這可真是讓人琢磨不透啊!”
宋獻策看過奏折也是摸不著頭腦。奏折中說的事正是他剛才和崇禎皇帝說道的事。奏折中說,福王朱常洵上了一道奏章,說是眼見國事艱難,身為皇族子孫有難以推卸的責任,因此決定把福王府名下的兩萬頃土地賤賣給無地的流民,另外福王府也會拿出多年的積蓄連同賣地所得共計三百萬兩白銀全部上繳國庫,為國分憂,為君解愁。
另外在奏折中還附帶了一份福王府曆年進項的明細賬目表,對比可以發現三百萬兩銀子,絕對是福王府傾家蕩產拿出來的“血汗錢”。
我叫過來吳三桂,吩咐道:“派兩個精細的人,去查訪一下福王府的底細,不用太細致,大體的概況的來就行,一定要快。”
吳三桂雖然沒看到奏折中是什麼內容,但是料知跟福王府肯定有關係,當即點頭領命而去。
“獻策,東家有些糊塗,你看出什麼沒有?”吳三桂走後,我問宋獻策,“都說福王是愛財如命的守財奴,這可真把東家嚇了一大跳啊!”
宋獻策皺著眉頭思考了一會,說道:“很顯然,福王府有高人啊!他們對國家的政策看得很準,知道遲早會對他們下手,所以先撇清,讓人找不到他們的毛病,這麼一來,東家想動他們,也動不了了,再說,也沒有了動的價值,因為那三百萬兩銀子,確實不是小數目,拿這麼一大筆銀子出來,福王府再富有,怕也是空了。”
我此時已經從震驚中恢複過來,點頭道:“不錯,福王真的不錯,能做到這個地步,不枉是皇室子孫,知道給這將傾的大廈添磚加瓦,一定要給他一些回報才是。”我沒想到頭痛的斂財計劃竟然這麼輕易就實現了,看來這個福王很上路啊!這就對了嘛!隻有這樣的人才會活的長久一些,有機會去見見那個傳說中三百六十多斤的胖子王爺,好好的誇獎誇獎他。
“就加封福王為九千歲,加九賜,見駕免跪拜,獻策以為如何?”我一高興,當即想下旨把這些賞賜給福王。
宋獻策的頭腦很冷靜,想了想,說道:“按說福王此舉確實當的表彰,不過獻策認為不妨再等等看,獻策覺得有些地方不太對勁,可現在又沒有頭緒……”
我聽了宋獻策的話,頭腦也慢慢的涼了下來,不錯,自從我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因為某些效應,曆史發生了偏差,可是也不會偏差的太離譜吧!
曆史上的福王朱常洵和兒子朱由崧,都是著名的草包王爺,優點沒有,缺點一大堆,怎麼可能這麼好心幫助國家渡過難關呢!再說他們父子倆是出名的守財奴,是應該再看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