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座之人一笑道:“有趣,可謂荒唐至極啊!我大明開國這麼多年,你們可聽說過考生衝擊貢院,毆打考官的事情嗎?沒有吧!”
我險些拍桌子,新的科舉考試製度試運行以來,我對選拔人才看得很重,去年的鄉試更是傳令各省首腦親自過問,充當主考,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孫傳庭為什麼隱匿不報?難道其中有什麼隱情嗎?
吳三桂搖搖頭,道:“這倒是稀奇得很,小子的饞蟲被勾起來了,還望幾位老爺說道說道。”
鄰座之人笑道:“還是當今萬歲好啊!不管老百姓說什麼都不會怪罪,那我就說說,你們權當聽笑話好了。”
山西發生的這件事是去年秋闈之後發生的,在太原城鬧的沸沸揚揚,滿城風雨。帶頭鬧事的人是宋康年父子,這宋康年家裏有些財產,但是祖上幾輩子都沒有做官的,宋康年的父親便想讓兒子改換一下門庭,而宋康年也爭氣得很,讀書讀的非常好,遊學天下,頗有才名。
宋康年的父親想在兒子身上實現改換門庭的夢想,雖然兒子十分爭氣,對科舉十分自信,但是老爹卻不自信,認為自己的兒子還差那麼一點,榮登解元不是十分保險,所以花大錢四處托關係找門路為兒子疏通,當然了,這一切做兒子的宋康年一點都不知道。
可惜老宋的父親想錯了,自從崇禎皇帝任命孫傳庭為山西巡撫後,盧象升又在省城刮了一波三肅運動,使宋老爹的銀子不是沒找對門路花不出去,就是打了水瓢,最後更是遇到了無良奸商——倒賣虛假考題的販子,花大錢把虛假的考題買來了,強迫兒子按照虛假考題的範圍準備,後果可想而知。
發榜那日,宋康年見自己名列第三,雖然不太滿意,但是也沒說什麼,畢竟這是鄉試,會試的時候還有機會取得更好的名次,可惜他願意,他老爹卻不幹了,原本美夢中的解元變成了第三,誰幹啊!徑直去找主考官袁繼鹹算賬,誰讓那倒賣虛假考題的人說自己是袁繼鹹的小舅子呢!
不管哪個朝代,發榜的時候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當然有人不從自身找原因,不是埋怨出題太偏頗就是懷疑有人從中舞弊,宋老爹這麼一鬧,等於是火上澆油,外加吹風。
那袁繼鹹正在貢院中處理一些瑣事,聽到外麵人聲鼎沸,出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等他出來一看,貢院的牌子都被砸碎了,領頭之人正是宋老爹。
這宋老爹也真是厲害,指著袁繼鹹的鼻子罵,什麼難聽罵什麼,最後簡直就是汙蔑了,而那些飽受經書熏陶,承蒙詩禮庭訓的書生們憋屈的火氣徹底被激發起來,有一個人動手了,便有第二個跟從,如果不是聽聞的巡撫孫傳庭帶兵趕到,驅散了考生,估計袁繼鹹能被考生們拆了吃嘍!
事後,孫傳庭過問此事,查明真相後將宋老爹逮捕治罪,宋康年不服,再次為老爹申冤而鬧事,最後宋康年爺倆一個沒跑了,宋康年不但被從第三名被開除出榜,還陪著老爹去蹲大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