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兵工產業怎麼發展(2 / 2)

匠人們見崇禎皇帝第一個坐到了地上,而且不像是因為什麼要責難他們,心情都放鬆不少,有幾個膽子大的帶頭坐下了,不一會就都坐到了崇禎對麵。

王承恩適時送來熱茶和點心,順手還想在崇禎皇帝的屁股底下墊一個墊子,結果被崇禎皇帝拒絕了。

“這裏是火器重地,地上不會潮濕的,坐一坐沒關係。”我把墊子遞給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匠人,“老人家身子骨不好,還是你坐吧!”

年有六十的匠人看著崇禎皇帝遞過來的墊子,一時間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這個待遇他一輩子都沒遇到過呀!

老人身旁那個年輕的匠人見崇禎皇帝一點架子都沒有,臉上一團和氣,膽子壯了不少,替老頭接過墊子,墊在了老頭的屁股底下。

“朕這次來也沒別得意思,就是想看看大明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大家也都別緊張,來,喝口熱茶,餓了得還有點心,都別客氣。”為了跟這些人拉近距離,我還往前湊了湊。

崇禎皇帝展現的平易近人的姿態很快就消除了匠人們緊張的情緒,加上崇禎皇帝故意暴粗口,更是拉近了跟匠人們心理的距離,隻是讓一旁的高弘圖直皺眉頭。承恩也是連連搖頭,心說陛下這是怎麼了?跟這些大老粗有什麼好說的呀!

“老師傅,你在這裏幹了多長時間了?”我問坐著墊子的老人。

老人的心情已經平複下來,但是眼睛仍然有些濕潤,聽了崇禎皇帝的問題,他想了想,“大概,有五十年了,我剛來的時候還是十幾歲,現在已經六十有一,一輩子差不多都在這裏。”

“老師傅,這麼說來你對大明的火器很了解呀!能說說嗎?”我很高興能有這麼一個老匠人,因為明朝火器的發展就是這幾十年才有的。

老人不善言辭,但是說話條理清晰,以自己的人生為藍本,把這幾十年來的火器發展摻雜其中,倒也讓崇禎皇帝聽得明白。

我聽完了老人的講述,得知近十幾二十年來,歐洲的火器確實優於明軍製造的火器,在自己無法研製的情況下,明軍毫不猶豫的花錢買軍火,然後再逐漸的仿製,以此來發展壯大自己的“兵工產業”,而且效果非常理想,買來的武器基本都能消化吸收,甚至加以創新。

麵對這些製造經驗豐富的匠人,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火藥的製作比例,統一的生產方式,和燧發槍的想法等等。

崇禎皇帝這個假充內行的外行所說的這些話,一下子就把匠人們折服了,他們都沒想到貴為天子的崇禎皇帝對火器還如此懂行,一個個都覺得很榮耀。

高弘圖聽了崇禎皇帝的話,突然站了起來,激動道:“皇上,微臣知道那個什麼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