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訓和錢龍錫提議增選閣臣,非我所願,我的計劃是把軍隊建設擺在第一位,手握軍權之後馬上進行體質改革,而且是大刀闊斧的革新,一掃沆瀣之氣。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們倆提出要增選閣臣,實在不是時候。
劉鴻訓見崇禎猶豫,馬上進言道:“皇上日理萬機,而百官清閑,不是為臣之道,為人臣子者,定當投身報效,皇上如果拿不定主意,可先讓廷臣推選,再由皇上決斷。”他以為崇禎猶豫是沒有合適的閣臣人選。
我沒有理由反駁他們,又見劉鴻訓和錢龍錫為此事如此熱心,隻好點頭道:“那好,百官推選一下,讓朕看看都有那些人選。”嘴上這麼說,心中早打好了主意,反正這內閣要改組,大不了都把他們變成谘詢顧問成員。
前次因為免除賦稅一事在百官中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沒想到這次推選閣臣,引發的“討論”比上次還厲害。
李標給我的名單有十一個人,其中包括吏部侍郎成基命,禮部侍郎錢謙益等人,在我看來不論誰入閣都是一樣的,正想提筆圈點兩三個人,結果禮部尚書溫體仁和侍郎周延儒鬧騰起來了。
溫體仁和周延儒,在崇禎剛剛繼位的時候就差點做成內閣大學士,失去一次機會的他們沒想到,這次推選閣臣也沒他們的份,他們哪能甘心,就把入選的人從頭到尾推敲一遍,發現禮部侍郎錢謙益在浙江做學官的時候,涉嫌營私舞弊,馬上就彈劾錢謙益不配入閣。
我對溫體仁的印象不大好,覺得這個人沒什麼能耐,也就比被我趕回老家的周道登好一點點,正準備改革的時候把他拿下呢!沒想到這個時候又來挑刺,而且挑刺實在太牽強了,我都聞到了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味道,真是沒有一點出息。
溫體仁覺得這是一次機會,因此在殿上演講起來,“臣非言官禦史,不應該說及此事,而且關於推選閣臣,更應該避嫌,但是枚卜大典事關社稷安危,錢謙益結黨營私,受賄,確實屬實,臣不想皇上被蒙蔽聖聽,所以不得不說。”
吏部給事中章允儒平時就看不起溫體仁,聽了溫體仁的話,馬上反駁道:“溫大人,下官記得那是天啟二年發生的事情了,那個時候溫大人已經官至禮部,分管學事,錢謙益涉嫌舞弊,那麼溫大人就沒有責任嗎?起碼也是失察之罪吧!”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溫體仁沒想到章允儒會提起這個由頭,沒等他反駁辯解,又有幾個官員為錢謙益辯白,而他的死黨周延儒也帶頭力挺溫體仁,整個大殿好似菜市場一般熱鬧。
“都住口!”我被吵的鬧心,拍案而起,“誰是誰非對對質不就清楚了,把物證拿來大家看看。”我心裏說話,狗咬狗一嘴毛,這些當官的都沒把心思用在正地方,爭權奪利倒是一個不讓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