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川實在缺人,這方麵的底蘊和鄭家比起來實在差的遠,現在和鄭家死磕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相比較而言,先取被西班牙人占據的台北麻煩會少點。
這個年代的歐洲各國,他查了許多資料,多少也知道一些。
強盛一時的西班牙王朝已經走向了沒落,荷蘭人正在崛起,而西班牙人的大本營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在台灣的勢和並不強,而且隨著西班牙王朝的沒落和經營不善,西班長人在台灣已經沒有多少利益,就算他不去台灣,幾年後西班牙人也會撤離。
至於具體是個什麼情況,還要等一幹商人去過一趟才知道。
今年的年有些長,過了初五,軍戶們還在走親戚。
往年日子過的苦,最怕的就是過年,因為太淒涼,那年不好過。
今年好不容易日子過的好了,自然要好好過個年,趁機多走走親戚。
李川覺得,在大明的第一個年過的不壞也不算好,軍戶的淒涼困頓他體會不到,可心裏的孤單卻沒法排解,就算有蘇妹陪著,可他還是覺得這個家並不完整。
初六,一個消息從北邊傳來。
就在年前,皇太極親自領軍出征了,去攻打朝鮮。
大明上下都鬆了口氣,隻有韃子不來禍害咱大明就好。
李川心裏雪亮,一旦朝鮮被滅,皇太極就會集中所有力量對大明用兵,大明的官員現在在慶幸,或許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發現,真正的災難還在後麵。
出了正月,寒冬終於過去,氣漸漸暖和起來。
田間地頭人多了起來,軍戶們隔三差五就要到地上看看,一旦土地開始解凍,就得準備備春耕,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但是比祭祀和戰爭更重要的,則是春種秋收。
也就在這時候,衛所衙門又下達了一道政令。
軍戶們接到命令手,差點就罵娘了。
好好的稻子不讓種,竟然要讓種那什麼玉米。
玉米是啥東西,壓根就沒聽過。
雖然指揮使大人,這種玉米畝產能達到兩千斤,可這種事情哪能馬虎大意,萬一那什麼玉米不能吃或者根本就種不出來,大家難道還要去吃草根?
軍戶們不樂意,都覺得那位大人愛開玩笑。
好在李川人口還行,上任以來對軍戶們不掏心掏肺吧,至少也算是金山衛建立以來對軍戶們最好的指揮使了,軍戶們到是沒有問候他李家的祖宗。
好在衙門又傳來了消息,願意種的就種,不願意種的並不強求。
軍戶們總了一口氣,李川卻在歎氣。
“改革難啊!”
李川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來自下層的阻力,有些事情不是隨便一拍腦袋,改變就能改變的了的,就算他再善待軍戶,這種事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夫君,那個玉米真的能畝產兩千斤嗎?”
蘇妹也覺得有點懸,畢竟農桑之事實在太重要,往大了關於社稷,往了也事關金山衛十萬餘軍戶的口糧,哪能亂開玩笑,謹慎些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