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被盜的糧食(1 / 2)

汴京,大宋朝堂之上。

年幼的皇帝坐在龍椅上,麵對著滿朝文武大臣,還有點局促不安。

他的祖母,太皇太後高氏,端坐在他的身後,悄聲說著一些安慰的話。

這樣的情況大臣們早已經習以為常,是以神色如常,向皇帝報告著近來全國各地的大事。

“啟稟陛下,臣有事啟奏。”

一大臣從人群中走出,行至中間,跪地說道。

皇帝抬起頭看了一眼,道:“範愛卿有何事要奏?”

範祖禹道:“回皇上,江南一帶水旱災害嚴重,波及兩浙路,淮南路,京西北路等地,民不聊生。地方官員聯合上書,請朝廷早做應對。”

皇帝道:“確有此事?那諸位愛卿認為,此事該如何應對?”

侍禦史賈易出列道:“啟稟皇上,微臣以為浙西災傷不實,乃地方官員為逃避罪責,蓄意誇大,臣以為應暫緩救援。”

楊畏,安鼎等人亦讚同此點。

範祖禹厲聲嗬斥道:“國家根本,仰給東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訴,開口仰哺,以脫朝夕之急,奏災雖小過實,正當略而不問。若因此懲責,則自今官司必以為戒,將坐視百姓之死而不救矣。”

皇帝道:“範愛卿所言極是。當以生民為本。傳令下去,著本路上供二十萬石賑災糧食,即日出發,送往兩浙。再者,災區上供賦稅寬減三分之二。”

範祖禹叩拜道:“皇上聖明。”

利州,辭別了掌櫃等人,韓浩又托了一家鏢局,將這些從巨鯨幫手中奪回的糧食運往江南。

糧車行走極慢,數月之後,才終於來到此次水旱災害最為嚴重的杭州。

“路上耽擱這許久時間,希望不要來得太遲。”

不過一路上所見,百姓雖個個麵黃肌瘦,卻未有見到餓殍遍地的情形,而且民眾臉上並沒有那種絕望的神色。

“看來朝廷此次行動的確很及時,而且這杭州的大小官員,倒是清明而又有才幹啊。”

此時杭州知府正是龍圖閣學士,蘇軾蘇東坡。

“常聽爺爺和父親提起,這蘇軾為人剛正,且頗有學識,看來找個機會是要去拜訪一下了。不過當務之急是將這些糧食先發放給災民。雖是杯水車薪,卻也聊勝於無了。隻是不知朝廷的賑災糧何時才能送到。”

韓浩思慮良久,才道:“黃鏢頭,此事恐怕還得麻煩各位了。”

鏢局的鏢頭黃三兩是個粗人,卻也懂得這道理:“韓兄弟說笑了,什麼麻煩不麻煩的,能為這些災民做點事,我等也甚是開心。”

韓浩拜道:“那在下就先謝過鏢頭了。”

黃三兩趕忙把他扶起來:“韓兄弟就別行這沒用的禮數了,告訴老黃,要兄弟我幫什麼忙?”

韓浩道:“還請鏢頭幫在下尋一地方,支起涼棚,我們每日早晚各施粥一次,先幫百姓們撐上一段時日,待朝廷賑災的糧食到了,你我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黃三兩笑道:“這有什麼,韓兄弟放心,交給老黃我吧。”

傍晚時分,黃三兩已在城中買下了三間房產,將這些糧食都運了過去,又在房前支起了涼棚,架上幾口大鍋,煮起香噴噴的米粥來。

“鄉親們,鄉親們,這是我等特意從家裏運來的糧食。我家公子說了,自今日起,每日早晚在此處為鄉親們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