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2 / 3)

在這種令人窒息的戰爭機器麵前,軍事問題就是沒有任何問題。

作為中國最富裕的一塊土地,帝國政府給予了空前的重視。此次林風特意經洪澤湖繞道揚州,正是為了收拾江南民心。

而林風本人,也對自己的使命充滿信心。

明末清初年間,因為針對異族的激烈抵抗,南中國遭受了空前的摧殘,不論是生產、經濟還是人口都遭受了毀滅性打擊,直到半個多世紀之後的今天,元氣仍然還沒有回複到曆史上的最高點。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江南地區存在著廣泛的抗清情緒,從偽清順治年間開始,江南各地此起彼伏的各種武裝起義一直駱繹不絕,從曆史對比來看,這種飽含民族情緒的軍事對抗潛伏期之長、生命力之強、影響力之大、同情度之高,可謂空前絕後。可以說,大部分江南居民,包括富裕商人、大小地主在內的社會各階層,對這種反政府武裝都是持同情態度的,而且隱隱然給予盡可能的支持和幫助。

甚至就連偽清政府自己本身倚為依靠的綠營偽軍也屢屢發生起義或兵變、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從南到北,從順治到康熙,官方的政府軍反叛幾乎從未停止過,而叛走的將領、官員級別之高,甚至還包括了一品大員。

所謂三反王的“三藩之亂”,歸根到底,也就是這種大規模叛變和反複的延續和最高潮而已。

舉清政府一朝,他們在江南地區的控製力和影響力,都是極為微弱的,而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被統治人民,對此一異族殖民政權的合法性是不認可的。公允的講,這正是大屠殺種下的惡果,是偽清開國初期極端粗暴的施政措施、掠奪性的經濟政策和極富侮辱性的行政命令製造出的不安定因素。

就政治上講,偽清大肆吹噓的所謂“英名睿智”的攝政王多爾袞,其實是個政治白癡,他留下的這個爛攤子令偽順治、偽康熙焦頭爛額,令清政府至少要花費一百年來進行地方滲透和形象公關。

而林風之所以此次直奔揚州,就正是為了迎合江南人民的這一心理渴望。

大明雖然腐敗昏庸,然而他北驅蒙古,南化土司,她鑄就了華夏民族的驕傲,這種驕傲,至少在一百年之內,是牢牢地被人民長久銘記的,區區地一根辮子,怎麼可能束縛住一個偉大地民族?!

隔著揚州城足有二十餘裏,林風就立即下令停船登陸,命令左右官兵換上素白的哀服,鍾鼓大作、火炮齊鳴,皇帝本人親自攜皇後吳阿珂、太子林璁下船,徒步向揚州城開進。

聽聞皇帝南巡,揚州府各地遠近百萬鄉民父老扶老攜幼遠遠觀望,從各處山坡、房頂、樹梢眺望著禦駕儀仗行進的隊伍。然而這一刻的林風的舉措卻令百萬鄉民目瞪口呆。

近衛軍原本都是穿著火紅色的軍服,一聲令下,全部套上了白色外罩,遠遠望去,就好像一條素白地長舌,各種金瓜、斧刖全數收起,武器全部套上了白色的布套,自皇帝而下,無分皇後、太子還是大臣,人人拋馬步行,緩緩朝揚州城行進。

根據傳統規矩,皇帝臨幸時原本因該演奏的喜樂,此刻全部變成了悲切鏗鏘的哀樂,領頭的數杆大旗上筆墨酣暢,凜然著畫:

八十萬冤魂英靈不遠;

三千丈汗青鐵筆直書;

橫幅:還爾公道。

禦駕緩緩而行,遠近百萬人鴉鵲無聲,一時間,這片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隻能聽到沙沙的腳步聲。老實巴交的鄉民麵麵相覷,疑惑非常:從古到今,卻從來沒有聽到皇帝出巡居然這種出法,戲台上不說車架無數、冠蓋如雲麼?

卻唯獨有無數讀書人頓時痛哭失聲,成片成片地匍匐在地,大聲高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恍然之間,也不知道是誰開始小聲解釋,陡然間,那股悲嗆的氣氛頓時彌漫開來,霎那間人們猛地省悟過來,老一輩心有餘悸的想起當年的兵戈戰火,年輕人想起父老流傳下來的悲慘遭遇。隨著大隊行進,遠遠近近千萬人就像割倒了地麥子一樣,其刷刷的跪倒在地,無數人嚎啕大哭,夾雜著對韃子們嘶啞的詛咒和痛罵。

林風身著白色地龍袍,左手扶著吳阿珂,右手牽著不到三歲的皇太子林璁,宛如一對尋常的夫婦,就那麼步履沉重的一直走到揚州城前。

此刻的揚州城早已傾城而出,遠遠地望見白色的禦駕,皇帝步行而來,人人呆若木雞,直到已經能夠看清皇帝的人影,負責迎駕的頭麵人物才撲通一聲,全部跪倒在地。

跪在最前列的人卻並非揚州的本地知府官員,而是漕幫幫主牛千毓。從道理上講,讓一個江湖人物拋頭露麵來主持“迎駕”這種大事是非常不符合禮儀的,但此時此刻,去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選了。

除了植根揚州、向來最貼近百姓,以義氣聲名斐然的漕幫,誰更堪為死難地數十萬父老手足拜謝皇帝地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