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1 / 3)

正當長江中下遊的戰爭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兩位來自地球彼端的來客悄悄地踏上了東方的土地。

如果從縱向的角度來看待曆史,那麼此一事件很具戲劇性效果,而就算拋開其他因素不計,單單就事件本身而言,也彷佛象是一場真人上演的黑色幽默劇。

公元一六八九年、大漢元興五年,兩隊來自歐洲的“商人”幾乎是同時在山東行省登州府港口登陸,並且,在登上口岸之後,兩隊人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即奔赴登州府衙,向當地知府官提供自己身份的證明,並遞交外交文書。

登州知府對此毫無準備,當看到那一圈彎轉拐扭的西洋文字時,這位十八歲進學、二十一歲過鄉試,二十五歲二甲登科及第的儒家才子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不過有一點他是知道的,在這兩隊自稱“大使”的紅毛番之中,態度囂張、一臉找抽樣、怒不可遏要為什麼“伊比利亞半島”討回公道的家夥絕對應該控製起來,雖然知府大人一向對海外的事情不太上心,但到底也知道朝廷在不久之前就和西洋的西班牙國大打了一場,並且大勝歸來,去年那個慕容鵡將軍統率的那支遠征艦隊幾乎震動朝野,臨港落馬之日,帝國朝野震動,得到現在,整個中國甚至包括大周控製下的雲貴兩省都是婦孺皆知,士林之中對此讚譽極高,顧炎武、王船山、黃宗羲三位大家一致高調評價。其中文筆最好的那個吳梅村甚至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文章誇讚,其文字雅達膾炙人口,知府大人甚至都能背出其中的高潮部分:

“……既征伐萬裏,播恩澤於大洋之外,懾不軌於蒼穹之末;承衛、霍(注:衛青、霍去病)之壯誌,揚陳、班(注:陳湯、班超)之餘威,蓋三百年來,雖三寶(注:鄭和)而不能也,斯將軍之勇烈,尤勝古人,喚兩千虎賁,橫行異域,雖萬千而弗能當耳,偉哉、壯哉!!!嗚呼……”

在目前中國人民廣大輿論之中,毫無疑問,西班牙人已經上升為除滿清朝廷、西蒙古準葛爾汗國之外,大漢帝國的第二大國敵了,全國上下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卻沒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家夥還敢找上門來。

不過根據中國傳統的外交理論,雖然是敵國使者,那總是得客氣的,總之越是大仇,那就越要客氣,要知道咱們是“天朝上國”,向來都是禮法傳家,蠻夷們都是羨慕得緊,所以得小心款待,以免這些“番邦人士”回去之後說怪話。

相對於那個西班牙使者,第二個紅毛番就顯得非常上路,態度非常謙虛,說話也是相當之客氣,言語之中也是非常坦誠,口口聲聲說是非常仰慕中華文明,希望能夠得到皇帝陛下的接見,能夠達成兩國的友好往來甚至相互合作雲雲。

這套言詞包括知府大人在內的所有官員倒是相當之熟悉,基本上東亞這塊圈子裏的周邊國家來了中國大多都是這麼說。

因此從這兩點來推論的話,頭一個西班牙國雖然可惡,但那邊既然膽敢和咱們天朝為敵,這個國力和疆域肯定是不小的,說不定就是象羅刹國一樣,是那個什麼“歐羅巴”的第一強國;而這第二個自稱是奉什麼“路易十四國王之命”過來的紅毛番肯定是個小角色,至於那個什麼“法蘭西”之類,百分之九十九就是某個類似於緬甸之類的彈丸小國,這次看到咱們天朝大軍的聲威之後,立馬眼巴巴的跑來獻殷勤投靠,免得下次再開戰時一不小心就被咱們順手滅了。

在這種事情上,地方官員是沒有權力做出任何決定的,按照程序上說,這些使者一上岸,就得立馬朝北京送,但這個時候皇帝已經下江南禦駕親征,所以禮部接待官員一時間拿不定主意。在官場法則影響下,大家夥為了怕擔待責任,這幫紅毛就象皮球一樣推來推去,於是經過重重請示、彙報、再請示、再指示,文書流轉案牘無窮之後,最後捅到負責留守京師的內閣首輔大學士李光地案頭,於是一錘定音:直接送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