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3 / 3)

對於張勇的命令,軍中將士雖然不解,甚至還有些氣憤,提心吊膽的憋了這麼多天,為的就是轟轟烈烈的幹上一仗,掙點功勳回老家,而眼下形勢一片大好,兵力懸殊又大,可上官卻又下令退兵,且以退兵的距離來看,竟完全是一副撤圍的做派,這葫蘆裏到底是賣的什麼藥?

但命令就是命令,盡管心中萬千不服,但卻並無一人膽敢違抗。

就在漢軍士兵疑惑退兵的同時,讓他們更加驚訝的事發生了,綿竹城的上方,至少有一半的大炮卸了下來,守軍也在瞬間少了很多,整個城牆之上的肅然殺氣頓時鬆懈,兩軍陣前氣氛緩和了許多。

直到漢軍的距離拉開,重新紮營時,殷化行帶小隊人馬從營中離開,向綿竹城駛去。

殷化行才剛到城門口,守兵也不問話,城門居然悠然的打開,任由殷化行向城內進去,進去之後,城門依然敞開,過了半刻,居然從城內走出來幾個老翁,拿著掃帚在城門口悠閑的掃著。

看到這一幕,不隻漢軍,就連王屏藩部同樣接到上級莫名其妙的士兵也蒙了,這怎麼回事?難不成兩軍主將的兒女臨時結親了?

相比川地的大雪,林風這邊就要好過的多了,與策妄阿拉布坦的事談成後,林風也算是了卻了一件大事。

望著屋外,林風哈了幾口暖氣,頓了一陣,回過頭對周培公問道:“這張勇那邊怎麼沒消息了,到底成什麼樣了?”

周培公微微一笑,“主公別急,張將軍既然救出了步兵第十二軍,與王輔臣彙合,這場戰爭基本上就沒有任何懸念了。何況他們對王屏藩非常了解,知己知彼,不會有問題的。”

見林風走了過來,周培公又將桌上的旗子擺好,微笑道:“主公,你就安安靜靜的等待結果吧!“接著指向棋盤,道:“要不,我們再來一局?”

綿竹城內,王屏藩坐於上座,與殷化行相互施禮後,都勉笑就坐。大廳內擺設樸實,毫無花哨,壁上規則掛放的墨畫更是筆筆有神,金鵑花鳥遊魚各懷神韻,栩栩如生。

這種環境,讓殷化行深感親切,仿佛憶起往日在綿竹的往事,曆曆在目,記憶猶新。

倆人見麵後都是打著哈哈一陣寒攙,殷化行的表情更是親切近人,笑道:“早聞王將軍勇猛無比,乃頭撐天,腳立地的大將軍,軍事才能世上更是少有人能比,今日一見,更沒想到王將軍居然如此親切。”

“哈哈哈,殷將軍是在笑話王某,說到才能,王某可不及殷將軍你啊!殷將軍武進士入仕,既能打仗衝鋒,又能吟詩作畫,人稱儒將。和你比起來,王某就是一個莽夫啊!。”

“非也非也,昔日王將軍在平西王下任命左都督,征戰沙場,勇猛無比。更讓人敬佩的是,平西王死後,王將軍依然顧念舊情,忠心耿耿,此情此義,堪比關雲之長,諸葛之亮,實乃忠義之將帥啊!”

王屏藩被殷化行誇的樂嗬嗬的,直搖腦袋不說話。

殷化行又道:“漢王陛下對王將軍仰慕已久,又不願見川地百姓無辜受到牽連,生靈塗炭,禍害蒼生。而張大帥來到綿竹城前,遲遲不願開戰,欣賞王將軍的人才,願能交上好友,兩軍修好,其樂融融。”

王屏藩見殷化行說出來意,雖然是他想到的,但還是故意作出一副為難的樣子。

殷化行自然知道王屏藩的算盤,也不在意這些,倆人心裏知明裏假做的說著:“王將軍如此人才,又何必委屈自己呢?歸順大漢,王將軍的才能不也更有發揮之處嗎?”

將王屏藩欲言又止,殷化行急忙道:“我知道王將軍心存忠義,但這樣做為的是萬民百姓,為的是天下蒼生,如此高功聖德之舉,不更加的有意義嗎?不更加的符合王將軍你的忠義之道嗎?”

“王將軍不要有什麼顧慮,漢王陛下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對於敵人於秋風掃落葉般無情,但對待朋友卻像是春天般的溫暖。王將軍若降,自然就是漢王陛下的朋友,那麼以前的一切都一筆勾銷,漢王陛下絕對會不計前歉,賞罰分明。”

殷化行說的激動,竟本能的起身,伸出手向屋外一揮,勸道:“王將軍,請你快做出決定吧!綿竹的百姓,成都的將士們都在等著你一句話啊將軍。”

說到這裏,王屏藩身後的一年輕人站不住了,殷化行朝他望去,見他正是前些日被俘的王立知。王立知在殷化行臉上看了一眼,然後湊到王屏藩耳邊,小聲的嘀咕著一些什麼。

殷化行雖然很有把握,但心裏還是在盤記希望王立知不要對王屏藩破壞招降的事才好,畢竟這個侄子的話在他心裏還是很有分量的。

王屏藩盯著殷化行,邊聽著王立知的話臉上的表情卻沒有任何變化。屋外瓢雪紛落,新春佳節之日,頗具文藝元素的綿竹卻毫無一點過年的跡象,除了俗話說的豐年瑞雪,實在找不出其他,而就在這一天之前,滿城還盡是充滿血腥的氣息。

王立知說個不停,王屏藩也參與小聲的交流,過了好大一會,王立知才站直身子退了回去,而王屏藩的臉色也漸漸平靜下來。

望著屋外的飛雪,王屏藩的老臉上露出一絲笑意,站起身子,緩緩的掠過殷化行的身子,向屋外走去。

站在屋口,仰著頭望著白茫茫的一片,王屏藩思緒萬千,久久不能發出一眼,王立知露出一絲焦急的神色,剛剛俯身上前,這時王屏藩突然吐了一口長氣,口中似開似合,黑白相間的胡須不停地微微顫抖,他猛的閉上眼睛,兩行淚水撲瑟瑟滾落下來,濺濕了大片衣襟。

“……這位……煩請殷將軍轉呈張安西麾下……”他嘴唇顫抖,哆嗦半晌,終於歎道,“王某願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