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過長江去一向是總參謀部的既定方針,這個論調現在得到了大部分官員的支持。這並不奇怪,相對於東亞其他勢力來說,偽清二王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幾乎都可以算得上是瀕臨絕境,名義上這兩個滿清親王手中還控製著兩個行省的地盤,但實際上他們的勢力早已大大縮水,在康熙政府正式倒台之後,江蘇、福建等大部分地方早已進入半自治狀態,而他們真正能夠發號施令的或許僅僅隻是省城周圍的一些城市而已。
打死狗是人人都願意幹的事情,何況打死這條死狗功勳之大、榮譽之高實在令人難以想象,隨便測度一下:千載之後青史留名,大漢某某將軍統率大軍進擊,收複失地徹底剿滅異族殘餘,且不論是否能和嶽飛霍去病相提並論,單就一個民族英雄的名頭就值得博一把。
周培公現在打的就是這個主意,不過他倒沒什麼私心,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倒也不以為自己會有機會領軍出征,所以好處終歸是落到別人身上,站在總參謀長的角度來看,江蘇、浙江無疑要比四川重要得多。以前大漢和南周之所以沒有拉下臉去搶奪地盤,除了因為吳三桂本人的原因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緣由是雙方作為一個外交關係不太好的鄰國,彼此都需要一個政治緩衝地,所以兩國在根基未穩內政未肅的情況下貿然接壤,不論對哪一方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現在南周陷入內戰,大漢奪取這兩個富庶的省份基本上就屬於順理成章的事情。
從南宋時代開始,蘇杭之富就為天下之冠,拿下這兩個省份,對林漢帝國的助益是不言而喻。
作為一國首腦,林風當然不會連這點眼光都沒有,不過現在他想的是倒是另外一件事情。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不論是簡親王喇布還是康親王傑書,現在的實力都縮水得厲害,據汪士榮的軍械糧秣統計衙門所說,自從林漢帝國兵出兩淮,正式鞏固國本之後,原本簇擁在兩個親王周圍的漢奸大多對前途感覺悲觀失望,這幾年下來,原本歸屬他們指揮的十幾萬漢奸綠營軍早已分崩離析同床異夢,雖然名義上大多數還保留一點點香火之情,承認自己的漢奸身份,並且按時上繳一定的賦稅,但若要調動他們開戰卻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的兩個滿清親王的身份,與其說是一方諸侯,不如說是兩個軍閥聯盟的盟主,那些原本統一在滿清旗幟下的各個大小軍頭,現在在江浙兩省按實力官位劃分地盤各搞一套,基本上沒喇布和傑書什麼事情,現在他們的大部分對外工作,頂多也就是對彼此之間的衝突之類事情進行調停或者斡旋,維持一個大體上的和平和團結。
可以想象,象這樣兩支軍隊,要真打起大仗來,真正能有多少人能給兩個親王賣命,那隻有天知道了。按照安徽都督王大海的話說,隻要兩個軍,保管可以從安徽一直打到福建。
不過問題就在於福建。眾所周知,福建這個省份原本是耿精忠的地盤,因為一些變故現在已經落入台灣鄭經之手,現在鄭經集團的打算就是以福建為跳板,南掠廣東,北上江浙,從而“光複大明江山”。這個口號無疑是非常響亮,但就實力上講卻顯得不太現實,天下人都知道台灣艦隊實力強悍,但陸軍卻相當的疲軟,這一點早在幾十年前,鄭成功集中優勢兵力圍攻南京不克就可以看出來,而這幾年他們的表現卻也沒什麼翻盤的意圖,南邊和尚之信相持不下,北邊又拿傑書沒辦法,雖然鄭經也做過一番努力,但縱觀全軍,數來數去,除了劉國軒那支海軍陸戰隊還能打一下之外,其他的陸軍部隊不論是裝備上還是素質上,都稱不上實質意義上的“強軍”。
按照現在的局勢,漢軍如果大軍南下,估計打倒福建應該不算為難。但是如果成功拿下這兩個省份,卻又立即陷入和台灣集團正麵接觸狀態,當然漢軍絕對不會認為台灣軍隊會在陸地對自己構成威脅,但雄踞東海、神出鬼沒的台灣艦隊卻實在是令人頭大。
雖然如此,但林漢帝國也並非畏懼鄭氏集團,打陸戰,福建軍毫無還手之力;打海戰,依照大漢海軍目前的實力,也不見得一定會輸。這個難題不在乎軍事,而在於經濟。自從林風親自力主開港之後,如今中國沿海貿易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相當興盛的階段,這也是目前中國政局大環境下的一個特定產物,如果是按照中國人的固定思維發展,現在的商業活動應該大體上依靠內河、以及各省官道貿易為主,然而隨著數十年的戰亂,這條路子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要知道現在割據一方的大小軍閥可以沒有幾個有什麼市場意識,總之能搜刮多少就搜刮多少,幾乎和強盜土匪沒有任何區別,象昔日的山東官僚那樣,隻收點保護費、過路厘金的還算是開明人士。所以當林風一聲號召,立即得到了工商業集團的擁護和支持,所以沿海貿易在大漢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保護下,以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利潤空間大而享譽業界,幾年下來,遼東、直隸、寧錦沿海已經發展了無數專營海上業務的商業集團,從業人丁幾不下數十萬,成長迅猛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