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2 / 3)

經過仔細斟酌,林風倒有點拿不定主意,老實說他真的不大想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山東問題,要知道山東可是現在唯一沒有打仗的大省,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不錯,若是真是搞僵了幾十萬大軍殺進去,那就算拿下來了也肯定是一地廢墟,所以不論從道義角度講還是從經濟角度看,這都是不大合適的;不過他也不大相信激進派的“震懾論”,要知道山東清軍和陝甘綠營是截然不同的,陝西、甘肅地方貧瘠,而且自明末開始還打了幾十年仗,地方早已民不聊生,甘陝綠營的那支大軍之前都是由康熙政府千裏迢迢的輸血補給方才可以維持生存,所以當林風一舉推倒清廷之後,這支軍隊在嚴峻的生存壓力下隻能投靠某一方。但山東部隊卻沒有這個困難,憑借著富庶的地方,他們完全可以實現軍輜自給,所以說若是當漢軍掃平江西喇布大軍之後他們還硬是頂著脖子不投降,那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最初回京的時候,他也曾接見過偽清山東巡撫趙申橋的使者,也看過他的那封親筆信,老實說林風現在也不知道趙申橋到底是打的什麼主意,使者除了一再恭賀漢軍“安定北疆、衛護百姓”之外什麼都不說,一個勁的胡扯一些套話空話,而趙申橋的所謂親筆信則更是離譜,居然通篇不提軍政,隻是一個勁的恭維林風,另外就是在四書五經裏摘取了不少名句來發表個人看法,而就是這些個人看法還都隻是局限在儒學學術範圍之內,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如果說趙申橋要提些投降條件倒是好辦,林風當然也有心理準備,實際上他也打算妥協,他和他的部下不論是原職留任也好還是進入中央也好,那都是可以商量,但趙申橋卻偏偏關緊了大門,一個縫隙都不露,確實有點令人無可奈何。

唯一令人安慰的是,這件事情也不是什麼非常迫切的事情,現在大漢政府可以說是南北兩線均獲得重大勝利,政權的根基已經完全鞏固下來,而且在各個戰場上也占據了主動位置,不論是山東趙申橋還是江蘇喇布、甚至還是江西的那一票雜牌軍,現在也都沒能力來進攻漢軍,而漢軍政府經過上半年的這一次大規模戰爭之後,除了精銳部隊傷亡慘重之外,原本所囤積的糧食軍械都損耗嚴重,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舔一舔傷口,所以這件事情還是可以坐下來慢慢研究商討,找出一個最佳的解決辦法。

把這件煩人事情丟給周培公之後,林風便開始審閱前端時間積累下來的政務。因為大漢政府一直采取自由經濟政策的關係,盡管在戰爭時期,帝國領域內工商發展依然非常迅速,很多在原來看來荒誕不經的事物紛紛出現,比如晉徽財團兩月之前,就在天津、保定一帶連續開設了兩個刺繡工場,當然,開設刺繡工場本身是沒什麼可奇怪的,奇怪的是這個企業卻堂而皇之在城市裏大肆張貼告示,宣布隻招收女工,這個東西在林風看來當然不覺得有什麼毛病,但在本地士紳看來卻是大逆不道之極,要知道根據傳統來說,女人的活動範圍那隻能是“廚房和臥室”,正經的“良家婦女”連出門買東西都是會被人鄙視的,所以一般在外麵拋頭露麵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婆婆,而且就是這些老婆婆也被歸類為“三姑六婆”一類社會敗類,在中國文化裏充當光榮地反麵角色,不論是武鬆打虎還是什麼其他曲目裏都是死得相當之淒慘。

可以想象,晉徽財團這一次是惹下了多麼大麻煩,以他們在大漢的財力和權勢居然都壓製不下群眾的怒火,被N多“德高望重”的大儒捅到林風的案頭上了,真是令漢王殿下有點哭笑不得。

當然,晉徽財團的這個行為肯定是進步,林風覺得自己還是有義務為他們擺平這個麻煩。經過充分的思考,林風親自接見了幾個大儒,與他們在這一問題上進行磋商。

“漢王殿下,晉徽商會的那些奸商傷風敗俗,壞我大漢民風士氣,實在是最大惡極,天津、保定一帶士民群情激奮,若朝廷還不斷然處置,我等恐有不測之事矣!!”為首的老頭須發浩然,神色激憤,這番話一說出口,身後的一眾老頭紛紛點頭附和,“所以還請大王早日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