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2 / 3)

所以,如果把這些部隊也加進去的話,準葛爾的部隊將達到近八萬人的數字,其中精銳主力是那一萬五千人左右的蒙古騎兵,附庸其周圍的就是這些數量龐大的雜兵,相對於敵軍來說,趙良棟的軍力顯得相當薄弱,漢軍第五軍下轄三個火槍旅、一個炮兵旅和一個騎兵旅,全軍總兵力不過一萬三千人出頭,就算加上隨後征發而來押送輜重的民兵,軍力也沒有超過三萬,所以這一仗確實很難打。

趙良棟怔怔的看著如同長龍一般的行軍隊列,忍不住心中犯愁。

自從投降漢軍以後,他似乎就交上了好運氣,實際上和他一起在天津投降的清軍軍官為數不少,而且裏麵級別、人緣高過他的也比比皆是,但能夠混成一方大員的人物,也就隻有他一個人,趙良棟是行伍出身,脾氣很不好,也很不會做人,他最大的本事就練兵、打仗,既不能侵占戰功又不懂吹捧上司,甚至連和同僚的關係都弄得很糟糕,所以他在軍中一直混得不是很好,能混成今天這個樣子,那全是因為漢王的賞識和提拔,趙良棟人雖粗魯,但在這一點上倒也還是心中雪亮。

一個敵軍降將,今天還打生打死流血拚命,迫不得已投降之後,初次見麵就給了軍權任為大將,並且戍守一方信任不疑,倚為國家柱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胸懷,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英雄氣魄,趙良棟雖然嘴上不說,也從來不肯拍林風馬屁,但心裏卻實在是感激到了極點,也欽佩到了極點。

直到今天,他和主公見麵的次數還沒有超過十次,說的話也未曾超過一百句,很多外敵諸侯都懷疑過他忠心,河南楊起隆、草原科爾沁甚至還偷偷摸摸的送來黃金、戰馬試探他的態度,但一露口風立馬就被趙良棟砍了腦袋——真他媽腦殼進水了,一員大將投降一次就已經夠無恥了,如果再投降一次,那還能算人麼?!

這一次的先鋒命令一來,他就毫不遲疑的集結部隊開拔出征,雖然任務艱巨卻沒有絲毫猶豫——在別人看來,以一萬之軍攻敵十萬之眾,而且孤軍深入敵方腹地,確實有點強人所難,但趙良棟卻明白林風的意思:馬英、趙廣元、王大海都升了中將,這次他趙廣元能不能換個肩牌,那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場戰爭一開始,他似乎就沒有討到好彩頭。

現在他的部隊已經翻過了內長城,沿著烏牛山一路朝府城進發,道路蜿蜒崎嶇,大大的影響了部隊的行軍速度,而且也給尾隨跟進的輜重部隊造成了極大的麻煩,他選的這條路本來是軍參謀部的秀才們精心選擇的結果,這些從馬莊武學畢業的參謀們費了老大的勁,才找到了這條“好路”,就書本上的記載來看,這條路原本是明代為了修繕長城,官府耗資巨萬、終其數十年才開辟出來的官道,任其名為“軍道”,意思就是專門用來調撥軍隊、輸送補給和為長城修築隊使用的軍事道路,但現在一走才知道差得離譜,實際上這條路雖然一直記錄在冊,但因為明朝衰落的關係,自萬曆朝以後就沒人理會了,百多年來的風風雨雨,每一任地方官都隻拿它當個屁,所以時至如今,不少地段山石崩塌阻塞道路,地麵也是泥濘不平,更離譜的是很多山間溝渠上的橋梁都山洪摧毀了,大軍還不得停下來不重新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