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六八五年冬,漢王殺盛京將軍達克瑪、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屠遼陽滿城,貶八旗一族,焚滅清天命汗努爾哈赤、天聰汗皇太極陵墓,梟首戮屍,遣使者奔波於四方,詔告天下,赦令偽清之漢奸官吏即刻恢複本族衣冠,一時之間,諸侯惶恐,天下震怖。
神州大地沐浴在一片硝煙戰火之中。
自從林風絞殺盤踞北京的以康熙為首的民族叛亂匪幫之後,因為戰局劇變的關係,戰爭曾經平息過一段時間,各方勢力在如此形勢下,不得不再次審時度勢,重新擬定自己的戰略計劃。經過短短數月的修養之後,各路諸侯紛紛借機再次開戰。
就在漢軍大舉出關的同時,南周吳三桂集團也開始整頓內部,同時自長江防線上抽調精銳部隊集結於永州、衡州、寶慶一線,隨即派遣大將馬寶誓師出征,對清軍廣西孫延齡、傅鴻烈部隊發動進攻,這時清軍士氣大衰,民心盡去,盡管鐵杆漢奸傅鴻烈拚死抵抗,但依舊沒能擋住周軍的猛烈攻勢,首府桂林僅僅堅守七天便被攻破,是役,馬寶為激勵部下震懾廣西清軍,悍然屠城,一日夜間斬殺桂林兵民十六萬餘人,隨即兵分多路,分取柳州、梧州,清廣西提督孫延齡恐懼非常,當即下令斬殺發妻孔四貞,率軍降周,至一六八五年冬至,各州府或叛或降,周軍囊括廣西全境。孫延齡因投誠有功獲封安靖將軍並被吳三桂招為駙馬。
除了吳三桂的南周軍事集團之外,廣東尚之信、福建鄭經、浙江傑書亦是混戰不休。秋收未久,尚之信親自率六萬大軍,自潮州出發,擊敗了鎮守龍岩的馮錫範部隊,迫使其主力朝福州方向撤退,方才在龍岩站穩腳跟,鄭軍大將劉國軒立即率軍兩萬來援,與馮錫範的殘部回合後,在龍岩一線與尚之信相持不下。
東南三方之中,論軍力雖然是傑書最強,然而此時清廷連敗,京城失陷皇帝殉國,大軍士氣低迷之極,所以雖然人數最多,卻反而沒有大規模進攻能力,而就在鄭經與尚之信鏖戰未休時,清康親王傑書一麵收縮兵力,修整城牆鞏固防線,一麵派遣平南將軍賴塔率數千正白旗騎兵偷襲、騷擾鄭軍領地,卻分別為陳近南一一擊敗,稍後江浙後方又傳來警訊,鄭經親率台灣艦隊偷襲溫州、台州、寧波等地,登陸後連克州府,清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被鄭經擄走大批金銀、糧草和壯丁,至此傑書聲勢大衰,更加無力對福建發動攻勢。
相對於南中國來說,西北戰場顯得相當平靜,周軍王輔臣、王屏藩與清甘陝綠營張勇、王進寶部隊對戰數年,雙方俱俱筋疲力盡,彼此都奈何不得,所以雖然不時有小股騎兵交鋒,但戰線卻依舊穩定在漢中一帶。
真正對中國政治形勢產生決定性作用的,是在江西戰場。昔日東蒙古科爾沁部與漢軍結盟之後,布爾亞格瑪立即秘密派遣使者飛馬南下,通知仍在清軍安親王嶽樂麾下效命的一萬三千餘蒙古鐵騎北歸。接到訊息之後的蒙古騎兵當即在九江、南昌發動叛亂,一萬多蒙古騎兵忽然爆營,脅裹數萬綠營漢軍在城內四麵縱火搶劫,因事起突然,安親王嶽樂莫明其妙不知所措,一時間還以為是周軍大舉偷襲,急忙集結親信八旗部隊出營抵抗,然而黑夜茫茫,八旗部隊還沒來得及探清戰場形勢,科爾沁鐵騎立即大舉殺到,驚愕之中數千八旗部隊竟在兩個衝鋒中全軍崩潰,清安親王嶽樂身中十六箭,在逃亡的路途上因傷重而死,此外,清軍在江西戰場的勒爾錦、莽依圖、覺羅舒恕等多名大將戰死於亂軍之中。
消息傳出後,江西、湖北一片大亂,萬餘科爾沁鐵騎連續擊破九江府多座縣城,大肆殺戮搶劫,隨即強征船隻繞鄱陽湖橫渡長江,一路孤軍直撲黃州、安慶,而身畔近二十萬精銳清軍龜縮自守,竟無一人敢戰。
自汝州一線與清軍對峙的楊起隆聞訊大喜,近十萬農民軍傾巢而出,兵分兩路,一路由義軍著名將領“鏟不平”旁大疤子統領,率軍三萬圍攻信陽,另外一路則由楊起隆親自統帥,率六萬大軍經穎州進攻合肥。
前有十萬義軍壓境,後有蒙古鐵騎借道,安徽一省上下震動,軍民恐慌不已,安徽提督巴爾泰、巡撫袁功懋束手無策,自督撫衙門出發的八百裏求援軍報一撥一撥的朝江西、江蘇等地疾馳,而敵軍未到,清安徽按察使李富貴、河道石越、淮南知府武安國等竟棄職而逃,楊起隆大軍兵不血刃連占穎上、下蔡、壽縣、淮南數城,臨東肥河屯兵瓦埠湖,派遣使者奔赴合肥,以大明皇太子的名義,許諾高官厚祿,企圖招降安徽提督巴爾泰、巡撫袁功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