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1 / 3)

在這場拯救生命的運動中,漢軍在天津之戰繳獲的那八萬多頭牲畜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本來根據李光地的意思,這幾萬頭牲畜有一大部分是要退還給天津府百姓的。曆來商埠繁茂以盛產騾馬著稱的天津府在上一次的清、漢戰爭中受到了沉重打擊,幾千戶以騾馬為生的個體戶因為清政府強征的幹係失卻了所有的生產資料和流動資金,瀕臨破產的邊緣,鑒於如此,在李光地的經濟計劃中漢軍將有秩序的退還一部分戰利品以維係生產,但此次的流民賑濟工作使這個計劃無法進行下去。

大漢的軍方在這些騾馬使用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本來這些騾馬在李光地安排中是要全數為流民服務的——即絕大部分組成運輸隊從各個方向運送能夠維持生命的食物和建築材料,剩下的一小部分病弱母畜將為難民提供鮮奶或者被宰殺食用,但這個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遭到了軍方私下裏的阻撓,很多強壯的牲畜被挑選出來直接補充了漢軍的炮兵部隊和輜重部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漢軍大將周培公將軍居然還異想天開的計劃編組一支“快速反應火槍部隊”——即讓精銳的火槍兵騎上騾馬並攜帶小型火炮,在到達戰場之後再下馬列陣步戰。

盡管李光地已經在這個計劃的背後看到了林大帥陰險的背影,但深受儒家仁義教育的李光地依舊斷然拒絕這一無理要求,在頭號政府長官以辭職為要挾的情況下,軍方不得不暫時妥協。

在這次極端正義運動中,林風又對曆史犯下了滔天罪行——在湯斌的計劃中,這一百七十多萬流民如果想要在零下二十攝氏度的冬天生存幾個月的話,那就必須興建大量的草屋和半掩體窩棚——可以想象,一百七十萬人的安居計劃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基建項目,需要多少木料、磚石、瓦片?然而除此之外,在全麵破壞野外植物以充當食物之後,京畿之地必然赤地千裏,那麼這就意味著這一百七十萬人在整整一個冬天都極度缺乏取暖的燃料。眾所周知,除了饑餓之外,零下二十攝氏度的嚴寒足已消滅任何健康的人類。

公元一六八四年秋,大漢政府頭號長官林風元帥閣下一聲號令,聳立神州大地數百年,中華民族神聖的圖騰,華夏子孫永遠的驕傲,佇立在北京城中央的紫禁城全麵破土動工,征發而來的數十萬北京市民無分男女老幼,全部參與了這項曆史性的破壞工作,除了因為民族感情和信仰的緣故,除了天壇和天安門被部分保留之外,其他宮殿都在數日之內拆卸一空,無數磚石瓦片源源不斷的被運輸出去交與城外的流民建築施工隊,他們將在李光地的組織下,延著灤河一線朝前建立前哨聚居地,王大海軍團攜帶六十多門大小火炮拔營出征,和孫思克的中軍騎兵部隊奉命前驅數百公裏,近距離監視滿清山海關駐軍——他們接到了極為嚴厲的軍令:若是發現山海關守軍有任何敵對行為,立即消滅“任何有辮子的生物”。

意料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這次對拆平紫禁城的工作立即遭到了廣大士林的強烈反對,而意料之外的是,這批反對者的主力卻不是極端保守的老儒生,而是應漢軍號召前來抗清救國的外省士子——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難以尋味的事件,本來林風以為這次舉措應該會得到這些年輕士子的熱烈響應,因為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可以算是這個時代最激進的階層,任何革命性的舉措應該可以為其接受才對。在這個心理暗示的影響下,林風一開始對這些小青年的反對不予理會,可是後來他發現這個趨勢有蔓延擴大的趨勢,參與議論並且上街請願的士人也越來越多,而且到了現在居然有北京的市民參與進來,以致於對目前的漢軍政府產生了小小的信任危機。

在經過仔細思考過林風決定接見這些士人代表,從七天前開始,這些人手捧孔子孟子的牌位,已經在天壇外跪了幾天了,圍觀的人群從開始的幾千人發展到現在的幾萬人,而且看上去很神聖很受人同情,許多附近的大戶人家發現漢軍沒有對這些人采取暴力措施之後,居然紛紛派家仆給這些請命的士人送飯,從物質上支持他們的抗議行為。

當林風率領大隊親兵開到天壇的時候,圍觀的人群發生了小小的騷動,到底在天子腳下生活了這麼久,對於衙門的殘酷百姓們可謂印象深刻,看著大隊人馬全副武裝的殺過來,所有人心中都不是很有底,誰敢保證這個傳說中殺人如麻的漢軍大帥會不會突然下令血洗天壇呢?!

當然事情發展到最後自然是虛驚一場,當林風的親衛將領李二狗將軍大聲宣布漢軍大帥就地接見士人代表的時候,全場幾萬人居然歡聲如雷,仿佛是已經取得了一場決定性勝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