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支部隊並非是運送什麼糧食草料,那十來輛大車上裝的是八十萬兩白銀,帶著的幾千挑夫是順便征的軍前勞役。耿精忠接到戰報,康熙派遣了幾路大軍進入浙江,大戰在即,這批軍餉就是為了在戰前振奮士氣、戰後封賞戰功用的,不然若是軍隊的命脈糧草,耿精忠作為清初的百戰名將,也不會讓李清流接這個活。從心理上來,大凡象這類與銀子沾邊的事,一般人下意識的還是覺得找個親戚辦比較放心。
來林風也不算太背運,李清流原本請了一個文案幕僚隨軍,不料這個先生隨軍爬了幾山路之後就得了大病,然後上吐下瀉人事不省,李清流也沒辦法,隻好打了銀子派個親兵送他回福州,這荒郊野嶺也請不到能識文斷字的先生,所以這幾軍營裏的文案賬目隻好自己動手,累得苦不堪言,而林風在這個當口適時出現,自然立馬就李清流刻意招攬委以重任了。
與後世的想像不同,在林風看來,這個時代的軍隊就管理上來勉勉強強也算是製度化了。這支隊伍共有四千多人,其中兩百五十名騎兵,兩棚步卒一千五百人左右,三千多民夫,另外還有不少騾馬,一下來人吃馬嚼的糧食草料的確不是個數字,不過這當然難不住受過高等教育的林風,當晚上就的表現了一把,拿根樹枝在地上左劃右劃一會就算得清清楚楚,給了李清流一個驚喜——雖然他也算是個文化人,但顯然對數學這門科目不大精通,看林風三下五除二的解決了他頭痛的難題,立馬擺酒上菜,叫上親兵侍侯著犒勞功臣。
李清流雖然長得不咋樣,但人的確還算不錯,出乎林風的預料,喝酒的時候並沒有提出什麼填詞唱賦詩酒應和的無理要求,其實林風倒也看得出來,這位李大人隻是個花架子,很有可能隻看過《論語》什麼的,其他經史子集估計一竅不通,倒是對什麼《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之類很有興趣,幾杯酒下肚,扯起關雲長張翼德之類手舞足蹈滔滔不絕,據林風觀察,李將軍這個樣子這多半是茶館裏書先生的功勞。
這些古典名著林風自然滾瓜爛熟,和他扯起蛋來一點不落下風,很多時候都是強他一頭,開玩笑,林風在前世的時候把光榮公司三國誌從代玩到1代,從高中時代就開始潛心研究,大大的將領、戰場的地域、曹操劉備等勢力範圍一清二楚,隻是看看聽聽書的李清流自然比都沒得比。
很有意思的是,從李清流的口中得知,在這個時代,《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影響力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據還有這麼一句流行術語:宋朝有“半部《論語》治下”,大清有“一本《三國》得下”,對於把升級成軍事教材的現象,雖然很多儒生不屑一顧,但在李清流和周圍的軍官中倒是大有市場,一夥人喝得酒酣耳熱,林風就充了一把書先生,一張嘴巴指東打西指南打北,得這些軍官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