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行進中的江南(2)(2 / 2)

江南六鎮,尤其是周莊、同裏、烏鎮的一舉成名,離不開其特殊的區位優勢。周莊離蘇州38公裏,同裏距蘇州僅18公裏,甪直、周莊正處上海與蘇州之間,而西塘、南潯、烏鎮則位於上海與杭州之間。

2.各具特色的古文化資源

以周莊為代表的江南古鎮,可以說把溫情、婉柔、清麗、懷舊的江南水鄉風情演繹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水道曲折,明街暗巷,舟楫咿呀,古屋櫛比,拱橋相望,曆曆在目,如在畫圖中。

構成江南六鎮旅遊吸引力的重要支撐點的,還有明清兩朝與民國達官富賈的深宅豪院,如周莊的沈廳、張廳,同裏的退思園,南潯的小蓮莊、二張宅等;名人輩出也是其一大特色,如烏鎮的茅盾,南潯的張靜江、張石銘,同裏的任蘭生、沈桂芬、陳去病,甪直的葉聖陶等。

總之,江南六鎮的訴求點皆為曆史悠久、明清建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水鄉情韻、高門大院、古風猶存等。

江南六鎮競爭模式

1.水鄉概念已演繹得淋漓盡致

江南六鎮依托人口眾多、消費力巨大的大上海及業已形成強勢傳統旅遊品牌之蘇杭二州,全力推出旅遊觀光訴求,大打江南水鄉概念,把溫柔、委婉、清新、脫俗、懷舊、石街、拱橋、名人、古風、建築演繹到淋漓盡致的地步。加之因為同處上海、蘇州與杭州傳統國際旅遊圈之緣故,江南六鎮如今攜起手來一致對外,聯合造勢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切無疑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市場概念——“天下水鄉看江南,江南水鄉在六鎮”。

2.江南六鎮之同構效應

江南六鎮之間與其說是團結一心、眾誌成城,不如說是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相互之間的競爭難以避免。隻要有利益衝突,矛盾必然存在,因為江南六鎮是同構性或同質性的。

江南六鎮還有一個特征,即旅遊、觀光者眾,休閑、度假者稀,而作為一個日益興旺的支撐行業而言,真正能帶來可持續豐厚收入的隻是後者而非前者。

3.烏鎮的啟發

在江南六大古鎮之中,最具啟示的當屬烏鎮。在周莊等先行者之後,眼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烏鎮一舉成名天下知。客觀而言,就其所擁有的單體景觀、深宅大院、名人雅士等數量來說,烏鎮無法與南潯等量齊觀、同日而語。但為什麼烏鎮遊人如織、熱鬧非凡,而南潯則略顯冷清、遊人稀少?

考察烏鎮,不難發現它在旅遊線路的設計、安排與市場營銷的推廣和包裝以及微妙氛圍的營造方麵堪稱頗見功底。

走進烏鎮,入眼的是一條長長的似乎看不到盡頭的明清街道,拱橋、流水曆曆在目,走在那整齊而又狹窄的石板鋪就的街巷裏,穿梭於青瓦白牆、磚木相間的明清民居中,恍然行進在遙遠、古老的時光隧道。一幢幢的房屋,一座座的石橋,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清麗、閑適、寧靜,令人流連忘返,大發思古之幽情。

烏鎮的策略是采取以線帶麵、逐步修複的手段,一條街,一條河,線路合理、連貫、封閉,一進其門就使遊人遠離現代都市氣息,眼中所見的全是久違了的明清小鎮民居。

而南潯,則景點分散——剛剛從小蓮莊出來,還沉浸在那曲徑通幽的靜謐氛圍中,一下又見車水馬龍、汽車樓房,懷舊感頃刻蕩然無存。烏鎮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刻意營造了一種自成體係而相對獨立的遠離都市喧囂的清幽、古遠氛圍。大凡遊人目力所及之處,幾乎沒有現代化的建築與設施,其目的很明顯是先開發一片,再以此逐步拓寬,而在此過程中小心嗬護遊人的懷古幽情。這樣做的關鍵點就是選擇合理的旅遊線路,並且保持賣場的連續不斷、封閉隔絕,禁止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進入(其實因其街道狹窄,車也進不去),以便營造一種已遠逝的、發人幽思的明清小鎮生活情調。

[1]選自《城市中國——王誌綱工作室城市經營策劃實錄》,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王誌綱(1955-),貴州人。戰略資谘詢專家。著有《中國走勢采訪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