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意味深長的話出自大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的名言。亞裏士多德治學嚴謹,堅持真理,是希臘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亞裏士多德的父親是馬其頓王國的宮廷醫生。亞裏士多德17歲起,就被父親送到當時著名的柏拉圖學園,在那裏他學習了20年。據說他每逢夜讀時就拿一個小銅球,下麵放一個銅製的容器,打盹時球落入容器中,發出叮咚響聲,以此嚴格策勵自己學習。由於他勤奮刻苦,涉獵廣泛,很受老師柏拉圖看重。可是,柏拉圖又說:“要給亞裏士多德戴上韁繩。”意思說,亞裏士多德非常聰明,思想敏捷,不同於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為柏拉圖期望的人。亞裏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師,但是,在很多問題上,他又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
在學園裏,亞裏士多德經常和柏拉圖爭論,有時候,會把老師問得答不上來。他不同意柏拉圖把真實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觀點。他提出這樣的問題:樹就是樹,由種子長成,結出果實。離開實實在在的樹,僅僅是頭腦中的樹的概念又有什麼意義呢?後來,亞裏士多德終於拋棄了柏拉圖的許多唯心論觀點。他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是永恒的,不是靠什麼觀念產生的。是先有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三角形狀的東西,然後在人們頭腦中才有三角形的觀念。代數和幾何的定律是從自然現象中抽象出來的。他還認為,生命和世界都在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時間、空間和物質。這些都具有一定的辯證法觀點。但是,亞裏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釋不了的現象,還是要把老師的一些唯心論的觀點搬出來幫忙,常常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論和唯心論這兩種觀點中搖來擺去。
柏拉圖死後,亞裏士多德離開學園。從公元前343年起,他給當時的馬其頓王國王太子亞曆山大當老師。亞曆山大繼承王位後,亞裏士多德來到雅典,在阿波羅聖呂客翁體育場設壇辦學,並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他首先提出了對青年學生必須進行“智商、德育、體育”三方麵的教育,並且提出了劃分年級的學製。他主張,對於7歲到14歲的兒童,國家應該為他們辦小學,讓他們學習體操、語文、算術、圖畫和唱歌。對於14歲到21歲的青少年,國家應該為他們辦中學,教他們曆史、數學和哲學。體育是為培養強健的體魄,德育是為了培養自尊心和勇敢豪放的性格。他還主張,在青年們中學畢業之後,還要對其中的優秀分子繼續培養。因此,他創辦了呂克昂學園。這個學校是古希臘科學發展的主要中心之一。
亞曆山大國王十分支持亞裏士多德辦學,據說先後提供了800金塔蘭(每塔蘭重合黃金60磅)的經費。亞裏士多德在學園裏建立了歐洲第一個圖書館,裏麵珍藏了許多自然科學和法律方麵的書籍。
亞曆山大還通令全國,凡是獵手和漁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動物,都要送到亞裏士多德那裏。學園裏開展生物的研究,時常解剖各種動物。經過無數次的解剖,師生們發現一條規律:動物進化愈是高級,它的生理機構也就愈是複雜。
亞裏士多德的學問非常淵博。教課之餘,他還寫了大量的著作:《工具篇》、《邏輯學》、《物理學》、《政治學》、《修辭學》、《形而上學》、《詩學》,等等,涉及到哲學、邏輯學、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學、曆史學、生理學、美學、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學等眾多的方麵,並且都做出了有價值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認識是有係統的,分門別類的,從基本知識出發加以分析推論或歸納,從而形成一個體係。他是形式邏輯的創始人。他的邏輯學,在兩千年前的歐洲思想界就已形成體係。
在亞裏士多德之前,科學還處於胚胎時期,亞裏士多德孕育了這一胎兒並使它降生。希臘人之前的文化都是用超自然的力量來解釋自然界的各種神秘變化的,到處都是神的作用。亞裏士多德的光輝成就之一就是能以寬廣的胸懷和勇氣把科學組織成一個有條不紊的龐大機體。
但是,亞裏士多德是擁護奴隸製度的。他認為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做奴隸,一部分做主人,是“當然而合理”的事,這又說明他思想中的階級局限。
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死後,雅典人激烈地反對馬其頓的統治。有人告發了曾做了亞曆山大老師的亞裏士多德,準備將他逮捕。亞裏士多德的學生及時得到消息,幫助護送著他的老師逃出雅典,來到亞裏士多德的故鄉優卑斯亞島的卡爾喀斯城避難。第二年夏天,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在淒涼的境遇中死去。
亞裏士多德是希臘古典時代最後一位大哲學家。他死後留下的弟子們組成了“逍遙學派”,繼續傳播亞裏士多德的學說,影響甚廣。